2016年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824经济理论综合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论述题
1. 试述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及阻碍其下降的因素。
【答案】(1)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的内容是平均利润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柳构成的提高和资本周转速度的减慢而趋于下降的客观必然性。亦称“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是社会生产力日益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所特有的表现。
资本家为了追逐超额利润以及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不断地竞相改进生产技术,在愈来愈多的生产环节中用机器来代替手工劳动,这就必然要引起各个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从而引起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
(2)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因素。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是一个缓慢的曲折的过程,因为有一系列因素阻碍、延缓并抵消利润率下降规律的作用。这些因素主要是:
①资本家提高对劳动的剥削程度,包括延长工作日、提高劳动强度、压低工资等。延长工作日和提高劳动强度虽然会使每个劳动者所使用的原材料数量增大,然而固定资本使用量却相对减少,从而提高了利润率。
②不变资本各要素的价值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降低。生产资料的价值的降低,减弱了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延缓了利润率的下降。
③大量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形成了大量廉价劳动力,某些部门就采用手工劳动而不采用机器。一些新的生产部门,则大量利用相对过剩人口,把生产建立在活劳动的要素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些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都比较低,工资低于平均水平,剩余价值率较高,从而利润率也较高。
④对外贸易的发展。经济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对外贸易对经济落后国家采取以下手段获得巨额利润:输入廉价的原材料以降低不变资本价值,输入廉价的生活资料以降低劳动力价值,从而使利润率提高; 按高于输出国商品价值的价格出售出口商品,取得较高的利润率; 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利用经济落后国家工资低、剥削程度较高等有利条件攫取高额利润。
⑤股份资本的增加。股份资本只凭股票取得少于平均利润的股息,延缓了利润率的下降。
(3)但是,以上这些因素只能延缓利润率的下降,却不能取消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是在一个长时期内表现其作用的趋势。
2. 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1)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它具体表现为: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金融国际化趋势增强、全球生产经营网络形成、区域经济集团化向纵深发展、世界各国在有关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资源问
题、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合作与联系日益加强等。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相邻相近的或者特定的地理范围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维护既有的实现未来的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通过签订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制定和规范共同的行动准则,协调一致的政策,乃至通过建立各国政府一定授权的共同机构,进行长期和稳定的超国家的经济调节,达成和实现经济的甚至是政治的联盟。
(2)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联系和区别
①两者之间的联系
两者的实质内涵都是商品、劳务、技术、信息及资金等生产要素超越国界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自由流动,使被国界分割的世界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联系起来。两者的实现都要靠民族国家经济主权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的让渡。
②两者之间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实施的范围与程度的差异。
第一,从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的实践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实现的市场自由化程度一般比经济全球化的多边贸易体制所达到的自由化程度高。例如,欧盟内部不仅形成了生产要素完全自由流动的统一大市场,而且在更加紧密的经济区域欧元区内实现了货币的统一。经济全球化的多边贸易体制最主要的世贸组织规则只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了关税的大幅度削减和对某些非关税壁垒进行了限制。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自由是处在低水平上的。
第二,经济区域化通常使国家让渡的经济主权多一邺,适用的范围小一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程度高一此; 经济全球化一般使国家让渡的经济主权少一些,适用的范围大一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程度低一些。
经济区域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虽然存在矛盾,但是这个矛盾是相互包容、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只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形式或一个发展阶段。在开展对外经济发展时既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又积极寻求区域经济合作,在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注意趋利避害,争取在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相互交织的复杂形势下实现双赢。
二、简答题
3.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国根本的经济利益免遭侵害的一种经济状态。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国经济主权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增长稳定、发展持续; 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具有自主性、抗风险和竞争力; 小至于因为局部问题的演变而使整个经济受到冲击和遭受过多损失; 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1)国家支付危机。这是一国范围内的政府财政支付短缺而形成的危机状态,严重的将使国民经济崩溃。
(2)金融风险。在全球化进程中,随着金融服务贸易的全球化和金融工具的产生和创新,投资和金融自由化速度加快,国际游资和投机资本的大量出现,使全球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3)产业安全和贸易被控。随着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外贸依存度加大,外贸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加大,国家产业的开放,日益对民族产业带来强大冲击,产品和贸易被外资控制,一旦国际市场波动过大,就会将潜在的危机演变成现实的危机。
(4)资源被侵害。资源是国家的经济命脉,也是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发展中国家的得天独厚的经济资源往往受到大国的凯觑,资源被侵害,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国家间为争夺资源,甚至可能演化成战争。
(5)信息和技术损失。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信息和技术共享和自保并存。在一定时效内,经济信息和技术具有排他性,也是重要的国家资源。国际范围内的经济信息和技术的外泄也将危害经济安全。
此外,生化、毒品、经济犯罪、恐怖活动等也都对国家经济安全构成威胁。
4.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答案】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规定着该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基本原则,规定着该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该社会的基本制度。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反映社会经济在组织生产、交换、分配过程中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
(1)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联系
①一定的经济体制包含着一定的经济运行机制,是经济运行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和条件。如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竞争、供求等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也要求发挥宏观调控机制的功能弥补市场的缺陷; 而市场机制、宏观调控又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②一定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相联系,体现出经济的社会特征。如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结合必然体现出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并且,经济制度本身就是经济体制的基础架构。
③一定的经济体制、经济机制、经济制度都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当一种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与生产力不相适应阻碍其发展时,就要通过社会革命或改革以新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适应新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区别
①外延不同。经济制度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这是其核心和基础; 还包括分配制度。经济体制主要包括经济制度、经济运行机制、市场体系、政府调控体系、产权制度、财政金融体制等。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经济运行机制不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机制包括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运行机制,以经济法律行政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机制等。
②与社会性质的关系不同。经济制度是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反映着经济最本质的社会特征。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机制本身不具有独立的社会属性,只是在它们与不同的经济制度相结合时才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正因为如此,同一经济制度的国家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