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20世纪中叶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动全球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技术研发周期大大缩短,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而在各类涌现的新技术中,有一类被管理学界称为“新兴技术”(Emerging Technology),具有典型的不确定性高、创造性毁灭和赢者通吃特征,往往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世界正在经历一场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但也正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和重大发展机会,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奋力争夺这一轮经济发展的科技制高点。而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由于具有广泛的用途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未来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新希望,受到国际上,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热切关注。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未来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发展新兴产业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关于新兴技术的竞争。而在这之前,面对当前错综复杂、日新月异的国际技术环境,如何及时、准确和全面地识别出新兴技术并掌握其产生和发展的动态规律将成为至关重要的基础环节。
因此,本文在通过梳理和归纳大量新兴技术相关文献,开展了新兴技术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采用科学计量学、统计学、信息学和社会学多个学科的分析方法展开了利用式新兴技术识别实证研究以及探索式新兴技术识别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完善了当前新兴技术识别研究的不足。并通过以探索式实证研究结果为对象,分别从个人主体和机构主体层次分析了新兴技术的发展路径,揭示了重要发明人群体和企业群体在推动新兴技术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行为特征和绝对主导地位。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在总结归纳新兴技术的定义、内涵和起源的基础上,将新兴技术的产生分为两种情形,并对应地将新兴技术划分为两种类型——Ⅰ类新兴技术和Ⅱ类新兴技术。进而结合新兴技术的本质特征以及技术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技术发展特征,探索了不同类型新兴技术与技术生命周期间的联系,为后续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
第二,借助IPC体系和专利引文网络对中国大陆开展了利用式新兴技术识别研究,并与相关学者针对台湾的分析结果展开了对比,发现虽然H01、G01、H05和A47等领域同为两岸当前的核心技术,但在大陆方面,这些技术领域同时还拥有重大的技术创新潜力,因此也被视为当前最重要的新兴技术领域;而在台湾,这些技术已发展得更为成熟,且B32、B01、B05、C23和B23等其他新兴技术领域不断涌现,这都为两岸未来的战略合作提供了可能空间。
第三,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建立了一个新的基于专利引用耦合聚类的探索式新兴技术识别框架及其判别指标体系,并将其应用纳米技术领域。研究表明,该框架具有较高程度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同时适用于识别Ⅰ类新兴技术和Ⅱ类新兴技术,高效实现了直接从专利文献识别出新兴技术及其技术主题的目标,为未来新兴技术的识别、追踪、管理和预测等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和视角。
第四,通过对典型的纳米新兴技术展开实证研究,发现从个人主体层次来说,新兴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主要是由关键发明人群体、天才型发明人群体和勤奋型发明人群体这三类重要发明人群体所推动的。其一方面成为知识创造的主体,导致了新兴技术中绝大部分专利的产生和专利质量的积累;另一方面成为知识流动的主要源泉,不仅是显性知识流动的主要输出方,更是隐性知识流动的关键枢纽,从而担当起技术把门人的角色,促进了隐性知识的不断传播与扩散,推动了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
第五,通过对典型纳米新兴技术展开实证研究,发现从机构主体来看,新兴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由企业群体所主导的。其一方面成为新兴技术知识创造中最为重要的机构群体,拥有绝大部分专利所有权;另一方面,在新兴技术的知识流动中也居于主导地位,不仅在显性知识流动网络中同时担当了最主要的知识输出方和知识吸收方,还成为隐性知识流动的核心,对隐性知识在校企间和企业群体内部间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