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答案】(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中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为了同自然界作斗争,人们相互之间必须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而人们结成一定生产关系的目的在于从事生产活动,获取物质资料和相应的经济利益。因此,一定的生产关系总是适应于一定的生产力状况而建立起来的,它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否则就会影响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中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表现在: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一定的生产关系是由一定的生产力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其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当适应生产力要求的某种生产关系建立起来后,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以及被另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同样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如果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一定会冲破这种生产关系的束缚,从而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不仅提出变革某种生产关系的要求,而且规定了生产关系发展、变革的方向和程度。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时,就推动生产力发展;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性质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归根到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不能长期地落后于生产力,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迟早要被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是在任何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并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它决定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决定着一种生产关系向另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过渡,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
掌握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互关系的原理,自觉遵循和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对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试分析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和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答案】(1)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
①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同时并存。全部产业资本必须按一定比例分为相应的
三个部分,使它们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这三种职能形式上,各自执行其相应的职能。否则,就不能做到三种循环形式的相互交错和相互衔接,资本的循环运动就会发生停顿。
②产业资本一种职能形式的循环在时间上的相互继起。三种职能形式的资本在循环中须各自相继地经历了个阶段并相应转换为其他职能形式,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并且各自的职能形式的转换过程能够前后衔接、相互更替,即不仅要求货币资本要不断转化为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要不断转化为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要不断转化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 而且还要求三种职能形式的相互转换在时间上能够前后紧密地衔接。其中任何一种职能形式的资本不能及时转化为其他职能形式,就会造成循环过程的中断。
产业资本的三种资本职能形式在循环中的并存及其相互继起,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并存是继起得以形成的前提,没有并存,就不可能有不同职能形式各自的循环,也就不存在它们之间的相互继起; 继起是并存得以维持的保证,没有继起,资本职能形式的转换到了某一阶段就停滞下来,不同职能形式的并存就不会存在下去。
(2)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①资本周转时间。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反映了资本周转的速度。资本周转一次所需的时间越长,资本的周转速度越慢; 反之则越快。周转时间由资本的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所构成。
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处于生产领域中的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劳动过程的正常中断时间、生产要素的储备时间,在这三部分时间中,劳动时间是生产时间中最重要的部分。要加快资本周转方面,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劳动时间; 另一方面,也要尽量缩短非劳动时间,如减少储备时间、自然力作用时间和停工时间。
流通时间是指资本处于流通领域中的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售卖时间。影响流通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供求状况、生产企业与市场距离的远近,以及交通运输和信息条件等。为了缩短流通时间,就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改进运输工具。
②生产资本的构成。当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比例不变时,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加快,则预付总资本周转也加快; 当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不变时,固定资本比重越大,总资本周转越慢; 流动资本比重越大,总周转越快。这是因为,固定资本价值是在多个生产过程中分批转移,并逐渐地分批加以回收; 流动资本价值是在一个生产过程中一次全部转移,并通过产品出售而全部回收。相应地,两者的物质形态的更新方式也小同,固定资本在其跨越多个生产周期的较长的有效使用期内可小必更新; 流动资本则需在每一生产周期开始前都得到及时更新。所以,固定资本是预付量大,且分批转移,因而价值回收较为缓慢,周转期长; 流动资本是一次预付,一次全部回收其价值,因而价值回收期短,周转期短。
3. 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变动对资本主义经济有何影响?
【答案】(1)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
的构成具有双重意义:
①从实物形态上看,资本的构成是由生产资料的数量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所必需的劳动力的数量之间的比率决定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劳动力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取决于生产技术发展水平,因此,马克思把这种比例关系称为资本的技术构成。
②从价值形态看,资本的构成是由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即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马克思称为资本的价值构成。
(2)资本有机构成变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①资本平均有机构成有提高的趋势。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乘」余价值,为了在竞争中保存自己击败对手,总是千方百计地改进生产技术,采用新的机器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必然引起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也就随之提高。同时,资本的积累、积聚和集中,为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从而对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因此,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既是资本家在竞争中追逐剩余价值的结果,又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②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无产阶级命运的影响。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无产阶级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这是因为,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甚至绝对减少,从而造成日益增多的产业后备军,使无产阶级陷于失业、贫困。
4. 简述股份公司出现后资本主义企业财产关系变化的新特点。
【答案】股份公司是一种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把分散的和独立的单个私人资本组织起来统一经营的企业制度,它是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创新。在股份公司出现以后,资本主义企业的财产关系已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具体来讲有以下新特点:
(1)资本雇佣劳动仍然是企业所有制关系的本质。但是,在现代股份公司高度分散化的产权结构中,工人、管理人员通过持有一定份额的股份也兼有资本私有者的身份。
(2)其所有权的分散化,以及同此时相联系的所有权证券化、市场化,使得任何一个所有者都无法绝对控制、支配企业,也没有必要去支配、控制企业资产,所有者通过委托代理关系将自己的则产交给最会经营管理企业的人来管理,以实现资产价值的增殖。
(3)传统意义的资本所有权包括所有、占有、收益、处置等完整的权利,在现代股份公司,资本所有权内部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对许多企业出资者或资本所有者来说,‘言的所有权主要体现在分享收益和最终处置财产的权利上,它虽然是企业财产的最终所有人,然而也不能直接支配、任意使用企业的财产。
(4)股份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意味着股东对公司经营活动、财产处置的实际控制力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权控制力已经不存在。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中,索取企业剩余利润仍然是资本的本质,在股东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所有权形成了对经营权的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在这种制度的安排中,私人所有权仍然是构成公司中所有者对经营者激励或约束的重要基础。
因此,股份制的出现,一方面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提高了资本社会化的程度,改变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