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泰山医学院临床医学306西医综合之生物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结合蛋白质。

【答案】结合蛋白质是指除含有氨基酸外还含有其他化学成分(如糖、脂肪、核酸、磷酸及色素等),保证蛋白质的正常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分子。例如:核蛋白、糖蛋白、脂蛋白、金属蛋白、黄素酶、磷蛋白等。

2. 操纵子。

【答案】操纵子是指由一个或多个相关基因以及调控他们转录的操纵基因和启动子序列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

3. 抗维生素

【答案】抗维生素是指结构类似于维生素的结构,它们在体内与维生素竞争,而使维生素不能发挥作用的某些化合物。在研宄维生素缺乏病的过程中经常使用某些抗维生素来造成动物的维生素缺乏病。

4. 类脂。

【答案】类脂是指除脂肪以外的其他脂类,包括磷脂类、固醇类等。

5. 起始密码子。

【答案】起始密码是指指定蛋白质合成起始位点的密码子。最常见的起始密码子是蛋氨酸密码:AUG 。

6. 抑制剂。

【答案】抑制剂是指能使酶的某些必需基团或酶活性部位中的基团的化学性质改变,而降低酶的催化活性,甚至使酶的催化活性完全丧失的物质。

7. RNA interference (RNA 干扰)。

【答案】RNAinterferenceCRNA 干扰)即RNAi ,是指与靶基因同源的双链RNA 诱导的特异性转录后基因表达 沉默的现象,其作用机制是双链RNA 降解产生的小干扰RNA (siRNA )与同源的靶mRNA 互补结合,导致mRNA 降解而抑制基因表达。RNAi 技术广泛用于基因功能研宄和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疗。

8. 糖异生作用。

【答案】糖异生作用是指非糖物质如乳酸、丙酮酸、甘油、脂肪酸及某些氨基酸在生物体内转化成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二、问答题

9. 试比较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和Ⅱ的异同。

【答案】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I 和II 共同点是:

都是催化游离氨

不同点在于:

氨甲酰磷酸合与TCA

循环产生的存反应生成氨甲酰磷酸;都要消耗2分子A TP ; N-乙酰Glu

激活氨甲酰磷酸合存在于线粒体中,参与尿素的合成;

氨甲酰磷酸合

在于胞质中,参与尿嘧啶的合成。

10.利用你所知道的脂酸生物合成的知识,为下列实验结果作一个解释。

(1)均一标记的

碳15和16位上标记加入到肝可溶性部分得到一个均一标记的软脂酸。

被转变成

再转变成均一标记的的软脂酸。(2)在过量的丙二酸单酰CoA

中加入微量的均一标记的【答案】(1)

均一标记的

软脂酸,这是脂酸的从头合成过程。

(2

)假如仅微量的均一标记的加入到大大过量的未标记的丙二酸单酰CoA 中,

位上有标记的软脂酸。 丙二酸单酰CoA 代谢库并没有用14C 标记,

因此仅仅形成在

11.为什么在聚合酶链反应中控温非常重要? 乙酰CoA 并和肝可溶性部分保温得到仅在

【答案】聚合酶链反应依靠DNA 链的反复循环分离再与引物结合。第一步需要的温度比第二步高,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温度。

12.丙酮酸脱氢酶受磷酸化调节,其状态由作为丙酮酸脱氢酶系一部分的一种激酶和一种磷酸酶决定。已发现磷酸化的丙酮酸脱氢酶是没有活性的。缺乏磷酸酶的基因的小鼠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糖尿病的症状。假定你是一家制药公司研发部的主任,你愿意投入人力和物力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吗(特别是它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如果你愿意,你会从哪方面着手?

【答案】缺乏磷酸酶将导致丙酮酸的堆积和乙酰CoA 的缺乏。于是,有更多的物质进入糖异生途径。糖酵解仍然能够进行,产生乳酸或丙氨酸。因此问题在于过于旺盛的糖异生,而不是不足的糖酵解。无论如何,这意味着丙酮酸脱氢酶受到激酶和磷酸酶的控制,这对稳定血糖水平十分重要。作为制药公司的主任应该紧紧抓住这一现象,特别它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做更多的研宄。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的数目越来越多。导致2型糖尿病的原因不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而是细胞对胰岛素缺乏反应。对于糖尿病,要做的是逆转基因敲除产生的表型,所以需要找到磷酸酶的激活剂或激酶的抑制剂,后者可能更容易发现。有趣的是,这样的基因敲除小鼠还能存活。如果是丙酮酸脱氢酶的基因完全失活,小鼠肯定不能存活,因为将不能从糖类合成脂质。由于哺乳动物

含有三种丙酮酸脱氢酶的磷酸酶,所以体内的实际情况可能更加复杂。被敲除的如果是诱导型的,那么意味着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糖尿病症状才能表现出来。

13.鸟氨酸循环中的产物尿素中的两个氮原子分别来自于哪几种分子,为什么?

【答案】在鸟氨酸循环的过程中,尿素中的两个氮原子分别来自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整个过程需要消耗4个高能磷酸键。

14.维生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每类包含哪些维生素?

【答案】(1)根据它们的溶解性质将其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2)脂溶性维生素溶于非极性溶剂,包括维生素A 、维生素D 、维生素E 、维生素K 。水溶性维生素溶于极性溶剂,包括B 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

15.原核生物的mRNA 和真核生物的mRNA 在结构上有何主要区别?

【答案】(1)真核生物mRNA

含有

的。

(2)真核生物mRNA 是单顺反子,原核生物mRNA 往往是多顺反子。

(3)真核生物mRNA 的起始密码子AUG 之前的前导序列中有一段嘧啶核苷酸,与18SrRNA 的一段嘌呤核苷酸互补配对;而原核生物mRNA 起始密码子AUG 之前存在一段嘌呤核苷酸,是与16SrRNA 中的一段嘧啶核苷酸配对的。

16.用标记3-磷酸甘油醛的一个碳原子,并加入到酵母提取液中。短时间温育之后,果糖-1,6-二磷酸的酸的第二个

【答案】

位含有标记。试问最初标记在3-磷酸甘油醛的什么部位上?果糖-1,6-二磷)上。果糖-1,6-

二磷酸的第二个(反应结构式略) 标记从哪里获得?(写出反应结构式) 最初标记在3-磷酸甘油醛的醛羰基碳原子(帽子结构和结构,原核生物的mRNA 是没有标记从磷酸二羟丙酮的羟基碳原子获得,该标记也来自3-

磷酸甘油醛

三、论述题

17.解释生物膜分子结构的理论模型主要有哪些?

【答案】(1)脂双层模型:1925年荷兰的Gorter 和Grendel 提出膜中脂质分子以双层形式排列,构成生物膜主体。

(2)Danielli 与Davson 三夹板模型:1935年Danielli 与Davson 提出,脂双层位于中心,蛋白质分子以单层覆盖两侧,形成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明治”式结构。

(3)Robertson 单位膜模型:1964年由Robertson 提出,主要强调在脂双层两侧蛋白质分子以P 折叠形式存在,而且不对称分布。

(4)流动镶嵌模型:1972年美国的Singer 和Ni-colson 提出,该模型主要突出了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认为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分子按二维排列的流体,脂类分子可以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