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709新闻传播实务之当代电视实务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对《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进行简要介绍。

【答案】(1)《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背景

①1997年,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已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己基本形成中央和地方、城市和农村、无线和有线、卫星和微波、光纤和电缆等多层次、多技术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履需一部较为完备、全局性的法规来规范、协调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应运而生。

②《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是在1986年起草的《广播电视法(草案)))的基础上重新修改/拟定能够的,是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制定的,是国务院第一次全面地规范管理广播电视事业的行政法规,是现行最高法律效力的广播电视管理法规。

(2)《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特点

①权威性。《条例》是目前广播电视体制中最高层级的行政法规,鉴于《广播电视法》一时尚难出台,由国务院颁行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在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具有权威性的特点。

②全面性。《条例》是目前广播电视管理工作中覆盖面最宽的法规,其内容涵盖了广播电视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广播电视活动的各个阶段,具有全面性的特点。

③针对性。针对我国广播电视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重点强调广播电视的治散治滥工作,对广播电视突出存在的多头批台、擅自设台、建网、乱播滥放等干扰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④超前性和预见性。条例》突出了广播电视的高科技特色,明确了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广播电视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的特点。

⑤可操作性。《条例》明确地规定了各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职责,体现分级负责的行政管理原则,《条例》的规定具体、详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从以下方面对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作出了具体的规定。

①《条例》确立了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事业建设和行业管理于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

②设立广播电台、电视台(包括有线电视台、教育电视台),应当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

报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统一审批。以防止擅自设台、多头批台、重复建设等问题,进行逐步形成合力的全国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总量、布局和结构。

③各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条例》的规定,对行政区域内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进行规划、组建、开发和管理。

④《条例》规定了保护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设施的保护条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广播电视设施。

⑤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按照《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规定,加强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放活动的管理,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条例》规定了广播电视节目必须由依法批准设立的节目制作经营单位制作。

⑥为确保广播电视宣传任务的完成,规范广播电台、电视台(包括有线电视台、教育电视台)的制作和播放活动,《条例》对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履行的义务进行规定如下:行政管理; 维护著作权人以及受众利益; 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转播义务。

2. 简述世界广播电视新闻的变化趋势。

【答案】在全球化背景下,近十余年西方电视广播新闻节日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从商业广播电视逐步影响到公共广播电视。

(1)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越来越要求权威性、信息量和可看性的高度统一

因为在全球化、新技术和日益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下,在媒介一方,任何新闻事件被独家报道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 在受众一方,也并不是只接触单一媒体的新闻。

(2)基于全球化语境下的广播电视新闻跨境传播与社区传播的两极发展

①大的媒介集团越来越重视新闻国际市场的开发和培育,以CNN 和BBC 为代表的海外电视新闻媒体,早已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影响。

②更多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开始重视新闻内容和报道风格卜地方性和全球性的整合,即在全球化的经济与文化语境中报道地方性内容,用地方化的视角报道新闻时体现出国际化的报道水准和报道风格,以及用全球化和地方化的双重视界对重要的新闻事件进行深度阐释和评论。

(3)广播电视新闻节日的品牌和风格越来越成为广电新闻媒介影响力的重要构成要素。 事实上,多频道/频率时代为广播电视新闻造就了一种新的受众观,这种受众观深深地影响到新闻报道的取向:

①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压缩技术给广播电视业带来的突破性发展,使得多频道、多频率专业化分工和针对不同受众需要的差异性传播成为可能。

②集团化运作的资源整合,又使得这种差异性传播的有效市场分割和优势互补成为可能。

3. 简述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审查制度及其标准。

【答案】广播电视媒体每年播出的数量庞大的节目是否内容健康、导向正确,关系到保障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间题。为确保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控制和管理,《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以法规形式确立了制作、播放广播电视节目的审查制度:

(1>广播电视节目必须由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经批准设立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单位制作,这是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的一个基础。

(2)如法令明文规定,相关节目制作单位必须取得相应的制作许可证。

(3)用于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的境外广播电视节目,包括影视剧,必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审查批准。

(4)广播电台、电视台对其播放的广播电视节目要按照《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及其他法规规定的节目标准进行播前审查,重播重审。

(5)禁止制作、播放载有反动、淫秽、迷信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有关内容的广播电视节目。

4. 简述电视“偏见”形成的原因及后果。

【答案】(1)电视“偏见”形成的原因

①在任何电视节目(包括纪录片)的制作中,其本质在于选择一一将眼前毫无结构和凌乱的东西整理成形。这种选择的过程,必然带有整理者自身某种程度的“偏见”。

②还有一种无意识的“偏见”来自新闻价值本身。新闻选择的传统价值之一是“否定”,即反常的才是新闻,而媒介的时效性与“否定”价值的结合,会导致电视媒体上充斥着因新闻价值本身所决定了的“偏见”。

③电视节目为争取观众,必须利用大多数人可能认同的社会和文化经历的共同领域,而排除那些与大多数人社会文化经历和观点迥然不同的人;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构成社会的每一个个体、群体、文化、信仰和态度的多样性就会逐渐减弱。这也是电视偏见形成的原因之一。

(2)电视“偏见”的存在后果

电视“偏见”的存在后果,可能并不一定是“偏见”内容的本身,而是“偏见”形成的方法会逐渐影响观众的思维方式与想象力,并因此形成新的“偏见”,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5. 简述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及其特点。

【答案】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是广播电视学与管理科学的结合,即运用广播电视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通过适当的计划、组织、人员分配、指导、控制及内部协调,使广播电视组织的资源系统发挥最高效能,以达成大众传播的组织日标。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体制是新闻事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势必有不同的广播电视事业的管理体制,这是由广播电视事业的上层建筑的本质所决定的。

(1)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体制

①党委政治领导主要是党委宣传部门对广播电视事业政治思想方面的领导,通过党的政策文件领导广播电视媒介实现思想宣传及舆论导向的作用。

②政府依法管理

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管理的最高行政部门是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负责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活动的领导与管理; 地方各级政府的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广播电视媒体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