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矫正社会工作

【答案】矫正社会工作,也称矫治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矫正体系中的运用。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保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包括以下四方面的涵义:

(1)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2)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一罪犯或违法人士提供的福利服务;

(3)矫正社会工作是司法矫正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

(4)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2. 互动治疗

【答案】互动模式又称互惠模式,这个模式的主张者是施瓦茨,他认为在助人的过程中应该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

(1)互动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和场域理论,互动和沟通理论也对此模式有影响。它主要关注子系统(小组成员)和整体系统(小组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而不是小组成员个人本身,同时它也关注小组成员彼此的沟通和互动。

(2)该模式的目标是使小组成员在社会归属和互相依存中得到满足,要在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和有关的社会系统之间,达到互助和开放。小组的焦点既在个人,也在环境。通过这样的互相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功能都将得到增强。小组工作的目标可能是预防性的、补充性的和复原性的。小组通过成员的交谈和讨论来决定它的具体目标。

3. 结果评估

【答案】结果评估是对机构运行或服务结果的评估。结果评估关心的是机构所提供的服务的实际效果,这种效果与预期效果的关系以及达成这种效果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社会服务的效果常包括服务的受益人数、受益人结构及影响深度等。

4. 社会剥夺

【答案】对相对贫困内涵的拓宽部分做出规范的概念是社会剥夺。英国学者汤森最早将“相对剥夺”的概念用于定义与度量贫困。按照他的解释,“相对剥夺”是指社会上一般认为或风俗习

惯认为应该享有的食物、基本设施、服务与活动的缺乏与不足,即因为缺乏资源而被剥夺了享有常规社会生活水平和参与正常社会生活的机会和权利。

5. 资产建设理论

【答案】资产建设的概念源自美国社会福利学者迈克尔·谢若登20世纪90年代初的著作《资产与穷人》。该书指出贫困者之所以难以打破贫穷的恶性循环,根源在于其难以积累起资产。传统上贫困的界定是以收入为标准的,但同样收入的人由于拥有不同的资产可能会拥有完全不同的命运。收入不平等固然重要,但资产不平等的影响更加深刻。资产建设指政府有组织地引导和帮助穷人进行资产积累与投资,而非简单地直接增加其收入与消费。该书提出了一个资产建设的政策方案一个人发展账户。个人发展账户实质是“资产(资本)账户”,个人名下非强制性的、有增值收入和税收优惠的账户,政府对穷人的存款提供配给款或补贴。

6. 老年社区工作

【答案】老年社区下作是指社会下作者运用专业的下作方法,通过改善老人与社区的关系,提升老人的社区参与等方式,帮助老人解决问题,提高老人自助、互助的能力,争取他们应有的权利,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简答题

7. 什么是正常化理论? 它对残疾人社会工作有什么意义?

【答案】(1)正常化理论是与帮助某些特殊的社会群体(特别是精神病患者及其他伤残人十)相关的理论。

(2)正常化理论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意义是:

①当代著名的法国学者福柯曾分析某些精神病院对“患者”治疗中的权力因素,指出精神病医生对患者的治疗(使其“正常化”)是一个强加权力的过程,从而对某些精神病的治疗提出质疑。也就是说该理论是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一种反思。

②在社会工作领域,以工作对象为本的价值理念认为,以往把某些工作对象(如残疾人)的行为视为异常并用某些所谓“正常”的方法去治疗的行为实际上是有偏颇的,因为被社会工作者视为不正常的行为在工作对象群体看来是完全正常的,因此问题在社会工作者的标定(加标签)上。

③另一种对正常化的理解,关注为受助者提供与平常人相似的生活环境,包括使他们回归平常社会,在常人社会中生活。英国的社区照顾就包含了这种意义。因此,正常化理论是多元的,其共同点在于它们都认为应该从工作对象本人(本群体)的角度看待和处理面对的问题。

8. 简述观察准备和观察内容。

【答案】观察准备和观察内容主要有:

(1)观察准备

观察准备包括思想、身体、知识和心理等几方面:

①思想准备指如何在观察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因为观察需要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觉的应用。

②观察者需要足够的知识;

③观察者的心理也必须成熟,否则可能会面临不必要的障碍。

(2)观察内容

观察内容取决于研究设计和研究问题。研究者必须领悟情境脉络、目标、介入、接案、实施、历程、成果、成品、影响性等概念,使研究主题操作化,用敏感性概念来引导观察,根据研究主题的架构,动或行为的重要性。

案主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环境、方案过程和正式活动、非正式互动及计划外活动、方案或案主本土语言、行为语言、非干扰性的指标、计划文件等都是值得搜集的资料。

9. 简述社会工作的要素。

【答案】社会工作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四项:

(1)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没有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活动就无从谈起。

(2)受助者

受助者也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也有人称之为案主。受助者是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3)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它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它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真正的服务过程,而不是社会工作者在行使手中的权力。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它借助于助人活动与其他类型的社会工作区别开来。

(4)助人活动

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在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传输的是精心考虑过的、科学的、能够满足受助者需要的信息和服务,而受助者输出的则是需要和对来自社会工作者的帮助行为的理解、选择和反应。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角色、享用文化、情景、传输手段等多种因素结合而成的行动体系。

10.什么是社区? 社区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案】(1)社区的含义: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社区一般包括以下四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