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中外美术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中外美术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 2 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中外美术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10 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中外美术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三) 22 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中外美术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四) 30 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中外美术史(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五) 39
一、名词解释
1. 三大石窟
【答案】三大石窟是指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11个朝代不断修造。洞窟内保存大量精美的壁画、雕塑,是我国最重要的一处石窟寺,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创建于文成帝和平元年,由沙门统昙耀主持开凿5所,称为“昙耀五窟”。“昙耀五窟”主体造像高大,体现君权、神权的统一,受凉州造像的影响,并反映中业造像的特色。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书法史上著名的“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出自古阳洞。
2. 伤痕美术
【答案】伤痕美术是20世纪70年代的文革后期出现的美术现象。“文革”结束后,有些文学、美术作品开始从原来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转向悲情现实主义与平民主义; 从表现英雄,塑造典型,转为对大时代里普通人命运现实的描绘。它的出现受到了文学的启发和影响,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位置。“伤痕美术”主要有两类:
(1)关于知识分子和老干部受迫害的题材;
(2)与知识青年在文革中的人生经历有关的题材。代表作有张红年的《那时我们正年轻》、王川的《再见吧,小路》等。
3. 仕女画
【答案】仕女画是人物画的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 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中国仕女画形成在一千多年前的两晋时期,到唐代,仕女画在题材上突破了汉魏至六朝时期贞女、烈女的藩篱,偏重于表现贵族妇女闲逸的生活方式,单调而悠闲的生活情调。人物面部丰满、体态丰厚壮健,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匀净,是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貌。张首、周昉是唐代最具盛名的仕女画大家,驰誉丹青。张首在盛唐时画贵族人物最负时誉,不仅能够表现上层社会妇女的姿容情态,而且善于巧妙地刻画出“金井梧桐叶落黄”这种宫女被冷落的凄凉情调,如《虢国夫人游春图》卷等。周昉出身显贵,多画宫廷妇女,其风格为优游闲逸,容貌丰肥,衣榴劲简,色彩柔丽,独树一帜,如《挥扇仕女
图》卷等。
4. 颧角石斧图彩陶瓮
【答案】颧鱼石斧图彩陶瓮,仰韶文化遗物,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陶瓮绘有鹤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图像组合具有一种主题意念。构图均衡、饱满,形象简洁醒目,为史前独立性绘画中的珍品。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以其宏伟的气势体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美术创作上的最高成就。
5. 迁想妙得
【答案】“迁想妙得”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艺术创作思想,即在艺术创作中,作者必须通过联想、移情、想象等心理活动获得主客体之间的情感体验、神思交融,由此而达到传神的境界。
6. 循石造型
【答案】西汉大型石雕风格上的共同点是循石造型,即因材施艺,形象刻画的恰到好处,大部分的石刻作品仅仅是利用原有石块形态稍作雕琢,既提神造像,又保持了自然情趣,使得作品的整体感和力度感得以加强。它是一定美学趣味的产物,因为当时就有很多手段可以制造出较为精细的雕像,而花岗岩的特殊质感与这种古拙朴厚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阳刚之美,显然更有利于表现西汉帝国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代表作品有霍去病墓石雕。
7. 缂丝
【答案】缂丝是丝织工艺的一种。它是用绕以不同色丝的各种小梭,根据花纹要求分块进行缀织,其纬丝不横贯全幅,因而俗称“通经断纬”。缂丝的色彩可以自由变化,丰富多彩; 由于是断纬单织,所以织幅很薄,并且具有双面效果; 又因为纬丝起头处不相连接,花纹轮廓产生空断,如同镂刻一样,故又称刻丝。缂丝在宋代的发展最大。
8. 白阳青藤
【答案】白阳青藤是指明代中叶的两位花鸟画大师。陈淳号白阳山人,其后的徐渭晚号青藤,画史上并称“白阳青藤”。他俩把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对明清写意花鸟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简答题
9. 请简述中国原始美术中岩画代表及艺术特点。
【答案】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一一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因地域、生活习惯、文化传统不同,南北方岩画的艺术特点各异。
(1)北方岩画
①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青海,它是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狩猎、游牧民族的作品。以内蒙古阴山岩刻为代表。
②内容以动物为主,风格较写实,大都凿刻在深灰或灰蓝色的岩石上,凿刻或磨刻的图像斑驳、稚拙、粗犷、简洁、浑然而多变。
(2)南方岩画
①主要有广西左江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制作大都以红色涂绘,色彩稳定,经久不变。
②以表现人物的活动为主要特征,人物形象程式化。其中上举双臂、屈蹲双腿、犹如蛙式的“蹲形”人物最为突出。
③大部分采用动植物颜料涂绘的制作方法,这样为用碳14测定年代的方法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10.秦汉雕塑的代表作以及特征是什么?
【答案】(1)秦汉雕塑的代表作:秦兵马俑。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它们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也是秦汉雕塑艺术的代表作。
(2)特征:
①总体设计上,既担负着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业的纪念。
②内容上,为数众多的陶塑兵马俑通过严谨的布局,排列成面向东方、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干乘、军容整肃、勇于攻战的宏伟气派,这是秦代造型艺术取得期时代成就的标志。
③艺术特点上,崇尚写实,手法严谨; 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④总体布局上,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11.简述“扬州八怪”的艺术特色。
【答案】“扬州八怪”是指清中期活动在扬州地区的一批画家,有郑燮、金农、黄慎等人。他们在商品社会的生存竞争中,烙守文人的文化情操和文人画的传统,以梅、兰、竹、菊、松、石等为主要描绘对象,除了表现诸如清高、孤傲、绝俗等思想外,还通过题诗写文,赋予作品以深刻的社会内容。在艺术上,扬州八怪发挥水墨特长,以简括手法塑造物象,笔墨纵横,锋芒显露,直抒胸臆,打破了成法约束,冲击了当时流行的恽寿平正统花鸟画风,被称之为“怪”。这些画家形成了反映时代变化的新风貌,发展了文人写意画。
12.宋代陶瓷的艺术成就。
【答案】宋代的陶瓷,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故称宋代是“瓷的时代”。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各窑场在工艺、釉色、造型和装饰诸方面各有所长,形成了各具地区特色的瓷窑体系,不同的窑系之间相互竞争,促使名瓷的出现。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被称为宋代五大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