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立床训练时间一般为30分钟/次,2次/天,倾斜的角度可以逐渐改变每天调整的速度是()。 1°。 3°。 5°。 7°。 9°。
Descemet膜破裂可见于() 圆锥角膜。 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颗粒样角膜营养不良。 先天性青光眼。
需他人帮助的转移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转移前不需向患者解释转移的目的和方法。 在帮助转移的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突然的或不正常的动作,防止意外发生。 若患者存在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则要注意避免发生病理性骨折。 帮助者应利用下肢肌力承担重量,以减少对自己腰背部的应力。 帮助者站立姿势应稳定,尽量采用缩短阻力臂、分解动作等方式。
轮椅(或椅)-椅转移训练具体不包括()。 滑板转移。 错车式转移。 侧方转移训练。 成角转移训练。 后向转移训练。
患者男,89岁,因“间断咳嗽、咳痰、气喘30年,加重伴发热5d”来诊。患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30年,曾多次因咳嗽、咳痰、气喘加重及发热住院。5d前再次发作。查体:T39.4℃,P102次/min,R24次/min,BP160/70mmHg;咽部无充血,双肺满布高调哮鸣音,双下肺未闻及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律齐,各瓣膜区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WBC16.7×109/L,N0.94;血气分析:pH7.375,PaO274mmHg,PaCO248mmHg,SaO294%;肝、肾功能正常。胸部X线片:双下肺纹理增多,主动脉硬化。 初步诊断: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气肿。予吸氧、拍背、雾化吸入,静脉滴注头孢呋辛0.5g,12h1次;静脉滴注氨茶碱注射液0.5g,每日1次;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注射液80mg,8h1次;静脉推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每日2次。4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症状减轻,但气喘持续不能缓解;双肺仍满布哮鸣音。3d后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达38.2℃;胸部CT:右下肺感染。静脉滴注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4.5g,8h1次;静脉滴注洛美沙星0.2g,12h1次,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注射液,剂量调整为120mg,8h1次,同时辅予强心(毛花苷C)、利尿(呋塞米)治疗。2d后体温正常,咳嗽、咳痰、气喘症状均缓解,甲泼尼龙减量1次,停用抗生素。复查胸部CT:右肺上、下叶及左肺下叶多发团片状密度增高影,大小不一,以右下肺明显,大者3.9cm×4.4cm,右上肺病灶内可见小弧形透亮影。下一步处理措施包括(提示痰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支气管镜检查发现病变部位支气管充满胶冻样痰液;肺泡灌洗液检查没有发现癌细胞。患者体温再次升高,呈中、低度发热。)() A.肺组织活检。 复查胸部CT。 加用万古霉素抗感染。 自身免疫学检查。 GM试验。 复查胸部X线片。
有关CH50检测说法正确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