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知识遗忘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如何防止遗忘?

【答案】(1)知识遗忘的原因

①痕迹衰退说: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②经验干扰说: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前面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前摄抑制和倒抑制在系列学习、配对联想学习和自由回忆的记忆实验中,都获得了强有力的证据。

③提取失败说:认为人们所获得的信息在长时记忆中的存储是永久的。遗忘的发生,仅仅是由于一时难以提取欲求信息所致。如果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所要的信息就能提取出来。由于遗忘起源于线索的缺失或错误,因此如果能提供提取线索,就能提高回忆成绩。

④知识同化说:奥苏伯尔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他认为,遗忘的实质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当人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井减轻了记忆负担。在有意义学习中,或者由于原有知识结构不巩固,或者由于新旧知识辨析不清楚,也有可能以原有的观念来代替表面相同而实质不同的新观念,从而出现记忆错误。教学中必须努力避免这种消极遗忘。

⑤动机压抑说:这一理论最早由弗洛伊德(S.Freud )提出。认为遗忘是因为人们不想记,而将一此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

(2)防止遗忘

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最基本方法,为了促进知识的保持,避免知识的遗忘,必须注意合理地组织复习。

①复习时机要得当:由于遗忘的发展开始很快,在遗忘还没有发生以前及时进行,这样才能节省学习时间。为此,在教学上必须遵守“及时复习”、“间隔复习’,、“循环复习”的原则。

②复习的方法要合理:合理分配复习时间,研究表明,一般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以降低疲劳感,可以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 阅读与尝试背诵相结合; 综合使用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

③复习次数要适宜:教材的保持或遗忘与复习的次数密切相关。一般复习的次数越多,识记和

保持的效果越好; 反之,则遗忘发生越快。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总之,促进保持和防止遗忘,必须注意从学习时机、学习方法、学习程度等方面来综合考虑。

2. 什么是知识的识记? 信息编码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案】(1)知识的识记

识记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是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在整个记忆系统中,信息编码有不同的层次或水平,而且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识记是一个开展的过程,它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的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新的信息必须与个体己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并纳入已有知识结构之中,才能获得和巩固。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当需要识记的事物与人们的需要、兴趣、情绪密切联系时,只要经历一次,人们就能终生不忘。

(2)信息编码的主要方式

①视觉编码:它是感觉记忆的主要信息编码方式。斯伯林(G .Sperling )的用部分报告法的如、、图像记忆实验证实了视觉器官的这种编码的能力。认为人的记忆系统中存在着一个感觉贮存阶段,视觉器官保存图像信息的容量相当大,但是保持的时问相当短。

②语音听觉编码:贮存在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主要是以语音听觉编码的方式存在的。康拉德(R.Conrad , 1964, 1971)在记忆广度实验(主试将一系列英文字母呈现一次后被试立刻进行回忆)中观察到了这一现象。但是我国学者莫雷用汉字为材料,发现汉字的短时记忆以形状编码为主,这说明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与记忆材料的性质有关。

③语义编码:在记忆一系列语词概念材料时,人们总是倾向于把它们按语义的关系组成一定的系统,并归类进行记忆,而不是按它呈现的顺序去记忆。

④语言中介编码:借助长时记忆中储存的语言的某些特点,如语义、发音、字形等,对当前输入的某些信息进行编码,使它成为可以贮存的东西。这种编码方式,在识记无意义材料和离散语言材料时经常使用。

3. 如何有效实现社会规范的信奉性学习?

【答案】信奉行为由社会规范的价值信念所引起。信奉学习的关键就是要使学生确立起规范的价值信念,从而才能使学生对规范的遵从达到信奉水平。规范的价值信念是一种认识与情感相结合的复合心理结构。规范的信念结构是在反复的遵从实践基础上,不断获得规范价值的认识以及相应的情感而逐步确立的。为此,在信奉学习中,首先要注意使学生获得有关规范的价值认识,同时要注意丰富规范价值的情绪体验(情感)。

(1)对规范价值的认识

①对规范实践后果的认识。规范的价值认识是在对规范的实践后果进行伦理学判断的基础上产生的。对规范实践后果的认识是获得规范的价值认识的感性基础。规范的价值认识是关于规范行为(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价值判断。规范的实践后果是遵从行为的一种反馈信息,因而这种认识只有在依据社会规范去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这可以结

合依从学习与认同学习进行。在依从实践与认同实践的基础上,注意使学生认识这些遵从行为的后果,为社会规范的价值认识提供感性基础。

②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掌握。规范的价值认识是依据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对规范的实践后果进行价值评判而产生的。规范的价值观是关于人与人之间正确相处的原理、原则,是评价人的社会行为的是非、善恶与美开的伦理学标准。要使学生掌握集体主义价值观,必须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来评判规范的实践后果,从而揭示规范的伦理学意义,从实际评判过程中逐步掌握集体主义价值观。

③消除意义障碍。意义障碍是指妨碍学生对社会规范价值作出正确认识的错误思想。意义障碍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一种对立的思想影响造成,有的是由认识的局限性造成。在信奉学习过程中,对各种意义障碍都要晓之以理,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说服教育,不可压服。

(2)社会规范的情绪体验

①情绪体验及其信息源:情绪体验即情的感受或称情感。这是主体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唤醒或激活状态的反馈感受。情绪体验是一种对多种信息源产生的复杂感受。当代情绪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有意识的}性绪体验由下列三方面的输入信息的整合感受而产生。

②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使学生获得规范价值认识的同时,要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使学生感到遵从规范光荣,背离规范可耻,履行规范感到心安理得,背离规范感到内疚,受良心的谴责。注意丰富主体对情境的感受:要注意结合学生己有的经验对情境进行评价,丰富学生对社会规范后果及其意义作用的认识; 情绪也可以通过“替代”作用而学到。这是通过一种移情作用而实现的。移情一般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作用。当一个人感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自己也能发生感染或共鸣,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另外,移情也表现为设身处地感受和理解别人的心情。移情是丰富情绪体验的一种渠道。为此,教育上要注意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情绪感染影响。教师的道德情感可以通过移情作用而影响学生的情感。

4. 请阐述你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的科学”这‘命题的认识。

【答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的科学”这一命题根据确定教育心理学对象的依据而对教育心理学对象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①以学生学习作为研究对象的必要性。把学生的学习作为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由本学科的特殊性决定的。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二级学科,是从其母系学科——教育学与心理学中分离出来的。依教育的系统论观点及经验传递说,学生及其学习是教育系统三元统一体中的构成要素之一。把学生的学习作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既体现了教育心理与其他教育学科的联系,又体现了其区别。

②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教育心理学以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为研究对象,首先要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与类型。因为只有弄清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才能进一步去深入探讨学生学习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