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834经济学(宏观、微观)之西方经济学(宏观)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的优点是什么?

【答案】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是汇率制度的两大基本类型。浮动汇率制是指现实汇率不受平价的限制,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变动而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是指现实汇率受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范围内上下波动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和固定汇率制度各有优点。

(1)浮动汇率制的优点

①浮动汇率制度有助于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只要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失衡,货币就会自动贬值或升值,从而对国际收支与整个经济进行自发调节,不需要任何专门的政策乃至于强制措施。

②浮动汇率制度可以防止国际游资的冲击,减少国际储备需求。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不承诺维持某一汇率水平,因此投机性资金不易找到汇率明显高估或低估的机会,政府也不需要为了保持固定汇率而保存大量的国际储备。

③浮动汇率制度使得一国内外均衡易于协调。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自发调节实现外部均衡,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专注于内部均衡,从而可以独立制定利于本国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政策。

(2)固定汇率制的优点

①固定汇率制度更有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固定汇率制度下不存在汇率波动的风险,从而有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②固定汇率制度使各国不易进行汇率的竞相贬值。和浮动汇率制度相反,由于国家间的汇率制度固定,不会造成竞争性贬值行为。

③政府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就不能以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的速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固定汇率制总是对货币政策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例如,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引起储备外流,最终对固定汇率的维持构成威胁,而恢复经济的均衡还要通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2. 形成自然失业率的原因有哪些? 你认为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因素有哪些? 可采取哪些措施来加以解决?

【答案】(1)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形成自然失业率的原因在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如劳动力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愿望、现有下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

(2)自然失业主要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指,由于信息的不畅达或者获

得信息花费的成本较高,处于寻找工作状态中的人。结构性失业指,由于产业部门结构调整引起的失业。对于我国来说,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给信息的发达程度、交通运输状况、个人心理(如频繁跳槽、对外地打工的不偏好等)、户籍制度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都是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可能因素。

(3)为降低自然失业率,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搭建就业信息公众服务平台。即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形成集就业登记、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缴纳、社保关系转移等为一体的公众信息服务网络。将信息系统向有条件的社区和乡镇延伸,提供劳动保障的个人信息查询。利用现代信息及网络技术,加大网络就业信息系统的建设。

②加强就业服务载体建设。加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就业训练中心等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为因经济结构调整而失业的公民提供职业培训,减少结构性失业。

③推进户籍改革,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社会保障体系。

3. 为什么说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是看待同一宏观经济现象的两种不同方式?

【答案】(1)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描述相似的关系并且可以用于分析相同的现象。菲利普斯曲线表示的是在一定的通货膨胀预期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表示的是价格与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率取决于两种力量: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背

,即:

离(周期性失)

而总供给曲线可以写成:

进一步可写成:

两边减去上一年的物价水平P -1,得到:,

有:

再结合奥肯定律,就可将总供给曲线与菲利普斯曲线联系起来。

(2)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实际上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都反映了经济中的价格调整机制。可以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出总供给曲线,也可以从总供给曲线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总供给曲线提供了产出和价格之间的关系,这可以通过变换得出产出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结合奥肯定律,又可以得出产出和失业的关系,然后就可以得到描述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

例如,沿着总供给曲线,价格水平上升的同时,产出水平增加。根据奥肯定律,产出增加,失业率会下降。因此,伴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就会下降,即产生向右下方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当通货膨胀预期变化时,菲利普斯曲线就会移动。如果假定当工人的通货膨胀预期变化时,他们会改变工资需求,就可以断定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是对总供给曲

线向上移动的反应,因为更高的工资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菲利普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是看待同一宏观经济现象(价格与产出关系)的两种不同方式。

二、论述题

4. 试运用短期和长期总供求模型分析经济波动。

【答案】(1)总需求曲线表示了经济总需求(Y )与价格指数的关系。总需求曲线在P-Y 空间中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在IS-LM 模型中,当经济总需求(Y )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时,则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从而实际货币需求增加。在名义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下,则物价指数必然下降。因此. 经济总需求与物价指数负相关。

(2)总供给曲线反映的是在经济制度、资源数量和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各种价格指数和经济中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之间的组合关系。由十各学派的基本假设不同,因此其总供给曲线的形状也不同。一般而言,经济学家们认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充分就业收入的直线。

(3)短期波动分析。以经济需求冲击引起经济波动为例,分析短期波动的情况如图15-8所示。

图 需求冲击引起的短期波动

图(a )表示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现在,经济需求增加,因此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到AD' 从而均衡国民收入大于充分就业收入,经济处于繁荣状态,如图(b )所示。如果经济

2需求减少,因此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到AD ,从而均衡国民收入小于充分就业收入,经济处

于萧条状态,如图(c )所示。

(4)长期波动分析。以经济需求冲击引起经济波动为例,分析长期波动的情况如图所示。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为垂直横轴于充分就业收入的直线。现在,总需求增加,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到AD 1。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依然相交于充分就业收入水平,国民收入不变。但是,价格水平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