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学》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1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诽谤

【答案】诽谤主要指新闻报道过程中出现的捏造事实,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民法通则》、《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都对此有详细的规定。其显示出公民、法人的人格尊严是受法律保护的。侮辱、诽谤他人,既是不道德行为,又为法律所不容。

2. 突发性事件

【答案】事件可分为突发性事件和非突发性事件。非突发性事件,是指那些人们预知的,安排好的,在正常情况下发生的事件。突发性事件,是指那些突然发生、带有异常性质、人们缺乏思想准各的事件。根据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3. 新闻真实性

【答案】新闻真实性是指新闻作品报道事实所达到的与事实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它的基本要求是,据实报道,如实报道。在新闻写作中,任何虚构都是与新闻真实性的要求背道而驰的,因而是应当严加拒绝的。

4. 客观报道

【答案】客观报道是一种形成于19世纪50年代的新闻报道方式,要求在写作中尊重客观实际,要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来如实反映真相。也指新闻写作寓褒贬于叙述事实之中,用客观的形式表达意见。我国新闻研究界经常用恩格斯的话解释这一报道方式,即“完全立足于事实,只引用事实和直接以事实为根据的判断,由这样的判断进一步得出的结论本身仍然是明显的事实。”

二、简答题

5. 新闻采访策划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答案】(7)新闻采访策划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采访准备。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采访策划的对象是重大题材的新闻事实。

一般采访准备的对象是宽泛的,不论题材大小,都要求做好准备工作。而新闻采访策划的对象,则应当是具有较高新闻价值、能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反响大的重大题材。

②采访策划的目的是要追求新闻资源配置、利用的最优化,以产生最佳的新闻传播效果。 一般的新闻采访准备,主要是为了保证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此,采访准备的侧重点在于

第 1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