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编辑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简述全媒体背景下图片应用的变化。

【答案】(1)全媒体背景下,新闻图片的产生发生了变化。摄影记者仍是新闻图片的主要生产者,但是角色和工作模式有转变。摄影记者转变成图文影并重的全能记者,并也开始从事图片编辑,另外专题摄影报道也是其优势。网民和手机拍客也为媒体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新闻图片。

(2)全媒体背景下,图片运作机制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图片运作机制一般可概括为:一个中枢、一张网、两大支柱、三扇窗。

①“一个中枢”,是指很多报社己经设立的图片中心或视觉中心。

②“一张网”,是指数字化图片管理系统,把图片中心的电脑同编辑记者的电脑、签约摄影师和拍客的电脑联结在一起,实现图片信息的实时有效传递。

③“两大支柱”,是指既要注重专业摄影队伍的发展和壮大,又要注重社会摄影队伍的挖掘和培养。

④“三扇窗”,是指把经过选编的新闻摄影作品通过报纸、互联网、城市街头的大型LED 显示屏提供给广大受众。

2. 新闻稿件所配资料在内容上包括哪几种类型?

【答案】从内容上看,新闻稿件所配资料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1)新闻背景

新闻背景,指新闻事件的背景资料,主要介绍新闻事件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比如报道一场战争,在发布某一日战事新闻时,需要向受众介绍一下这场战争的起因和前一段时间的战况,这就要配发新闻背景资料。

(2)新闻人物与组织

新闻人物与组织,指新闻中重要人物的生平资料和重要组织的基本情况介绍。比如外国总统来访,新当选的国家领导人上任,除了报道事件本身以外,通常要对这些人物的生平做简要的介绍。在新闻报道中如果涉及一些非常重要的组织、机构和社会团体,读者不一定了解全面情况,也需要进行简要介绍。新闻人物资料主要包括个人简历、家庭情况、个人爱好等,新闻组织资料主要包括组织的创建与发展历史、工作或经营范围、主要业绩等。

(3)新闻地理

新闻地理,指对新闻所涉及的重要地点的地理知识介绍。如战争报道中往往涉及对战争影响很大的战斗地点、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 科技新闻中也时常涉及一些特殊的地理条件,这些地理方

面的情况读者不一定很了解,就需要以配资料的方法加以简要介绍。

(4)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是指新闻中涉及的有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如有些新闻稿件中涉及新的科技成果、新的专业领域等,是读者比较陌生的,需要配资料予以说明。

(5)词语解释

词语解释,指对新闻稿件中比较难懂的专业术语、典故、力一言、外来语等进行解释。如在许多专业性较强的报道中,往往包含着大量读者不熟悉的专业名词和术语,稿件本身并没对此进行解释,编辑就要通过配资料的方式,向读者进行通俗的解释和说明。

3. 报道的定位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媒介定位,在编辑学范畴中主要解决两个间题:一是媒介的服务对象是谁,二是媒介为这些服务对象做什么,即媒介的受众定位和功能定位。

(1)媒介的受众定位

受众定位,即确定媒介的目标受众,是在对媒介市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媒介产品的市场占位作出决策。媒介的受众定位,实际是要发现那些信息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从而为某种媒介产品创造出市场需求的受众群体,以便针对这种需求进行产品决策。

(2)媒介的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指确定媒介所要担负的职能和所要发挥的功用,是立足于受众需求和传播目的对媒介产品的决策。功能定位是媒介实现传播效益一一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一的指向睦规定。媒介的功能定位要以受众需求和媒介主办者的主观愿望为基础。

(3)媒介的受众定位与功能定位的关系

媒介的受众定位和功能定位相互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如图2-2所示。

}受众定位一{受众需求分析火媒介主办者意愿~功能定位~媒介产品设计、生产图2-2媒介受众定位与功能定位关系图

①功能定位是在受众定位的基础上,考察受众的信息需求,结合媒介主办者对媒介的角色期待而确定的,它最终是受众的客观需求与媒介主办者的主观愿望相结合的产物。

②媒介的受众定位则需要借助于媒介的功能定位才能对媒介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最终具有指导意义,因为受众定位只是决定了媒介为谁而办,功能定位才能决定媒介给受众什么。

4. 如何理解改稿中的绝对性修改与相对性修改?

【答案】修改稿件是选择稿件的继续。选择稿件是从稿件的大处着眼的,选定了的稿件,只是说基本可用,并不等于完全符合要求了。送到编辑部来的稿子,在作者已经是成品; 但是在编辑还只是半成品,甚至只是原料。大部分来稿所以需要进行修改,是由于这样两种情况:

(1)原稿虽然在基本思想、基本事实方面都是正确的、有意义的。但在某些地方,表达的思想不够完善,引用的事实不够准确,文字上还有毛病,需要进一步加工、润饰。这种修改,主要是改正错误,一般说来,不论稿件在什么情况下发表,在什么报纸发表,都是必需的,称为绝对

性修改。

(2)原稿在思想、事实、辞章等方面都没有什么毛病,但由于要符合报纸的某些特定要求,还需要作一些必要的修改。这种修改不是改正错误,而是为了适应报纸的特定要求。每种报纸的要求不完全一样,每种报纸在不同情况下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这种报纸认为需要修改的,另一种报纸可能认为不需要,即使修改,要求也不尽相同。同一种报纸,由于每天的版面的情况不相同,对于一篇具体稿件的修改也可能不尽相同。这种修改依具体条件而转移,称为相对性修改。

(3)没有第一种修改,报纸就必然出现谬误,失去其优良的品质; 没有第二种修改,报纸的质量、报纸的特点也难以保证。因此,这两种修改都是必不可少的。

5. 怎样判断稿件所写内容是否有新意?

【答案】判断稿件所写内容有无新意可以从以下三要点入手:

(1)从稿件所写的事实本身去判断

凡是新近发生的、出现概率较小的、具有鲜明特点的变动,对读者来说含有较多的未知因素,因而具有新意。可以纵横两方面进行比较。例如,上海最后两辆人力车被送进博物馆一稿,表明到1956年上海用人力车作为交通工具的时代已经结束,这同在此之前报道人力车大大减少的稿件相比,更具有新意,因为它表明使用更为先进的交通工具的时代己近开始。

(2)从新闻媒介对变动的传播情况去判断

稿件内容的新与旧,是从读者的未知程度来判断的,那么影响读者知与未知的重要条件就是新闻媒介的传播。某一内容传播越多,读者也就知之越多; 反之,则越少。因此,凡是从未传播或传播较少的,就含有新意。因此判断传播情况,一定要同读者实际获得信息的渠道多少联系起来考虑,这样才能准确判断读者的未知程度,才能把握所写内容对读者来说是否有新意,以及新意的大小。

(3)从外界环境的变动去判断

有些事实本身并未变,但由于外界环境发生了变化,人们对这些事实存在的状态是否会改变,产生了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即未知因素)。此时,重申这种状态不会改变就成了新闻。如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中国政府重申人民币不贬值。当时,宣布这种“不变’夕,有利于消除读者认识上的不确定性,这正是新闻的功能所在。同时,环境有变,与此相关的事物本身状态未变,这“有变”与“未变”形成强烈的反差,本身即含有新意。

6. 简述按语的类型及特点。

【答案】按语就是编辑对所发表的稿件附加简单的说明或批注。按语主要有评论性按语和说明性按语两种类型。

(1)评论性按语

评论性的按语是对整篇稿件或者稿件中的某一部分发表意见,以引起受众的注意和思考。配发评论性按语与配发评论的不同在于,按语更加简短,一般没有标题。(2)说明性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