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2002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产业资本国际化
2.垄断利润
3.边际收益产量
4.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5.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为什么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由哪些环节构成的?
3.正常商品价格的下降为什么会导致对商品需求量的增加?请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予以说明。
4.简述货币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当前,发达国家的经济普遍处于衰退和萧条之中,依据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念,试说明经济衰退和萧条的原因及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2.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什么?LM曲线是怎样得到的?请画图说明。
答案部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产业资本国际化: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表现和特点之一,就是产业资本国际化,即私人或国家垄断资本不断扩大,向国外投资,兴办生产性企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来,产业资本国际化不断发展,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海外直接投资急速增加。它加强了垄断资本对世界的统治,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也为垄断资本带来了巨额的垄断利润。
二战之前,资本输出的重要形式是借贷资本的输出。二战之后,国际金融交易规模有了惊人的发展,国外直接投资急剧增长,产业资本国际化成了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这意味着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扩大了在国际范围的积聚能力。跨国公司发展是战后产业资本国际化发展的表现形式。
二次大战以前,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主要是借贷资求和商业资本的国际化。战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不仅得到广泛而迅速的发展,而且产生了新的特点,突出特点是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战后产业资本国际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第一,随着垄断资本实力的增强,出现了日益庞大的“过剩资本”,只有向国外去开拓市场。这是战后产业资本国际化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二,新科技革命推动国际分工的发展,便西方国家乘机把过时的技术和产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且还可以就近吸收他国先进技术,在全球范围最佳配置生产力,生产出成本低、质量高的产品,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使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第三,新科技革命带来交通、运输和电脑网络大发展,便世界空间隔离大为缩短,一国的垄断集团以某城市为中心,可直接指挥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分支机构,为产业资本国际化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垄断资本的国际化不管采取什么具体形式,其实质都是为了各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而在国际上的垄断联合。垄断资本国际化的本质决定了垄断资本国际化不仅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反而使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加深。
2.垄断利润:指垄断组织由于控制某种商品生产和销售的绝大部分,而人为地将商品价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