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汪曾棋

【答案】汪曾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在短篇小说创作、戏剧与民间文艺的研究上都有很高造诣。汪曾祺在创作上主张回到现实主义、表现民族传统、表达纯真、自然的情感,以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和审美经验为基础,形成一种独具一格的审美风格。其小说大都取材民情风俗、日常生活、语言自然、活泼; 文风清新、质朴; 意境优雅、唯美。他的散文刻画民俗、民风,形象生动,蕴涵着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切情感。代表作《受戒》《大淖记事》,开创了“80年代中国小说新格局”,对乡土文学、寻根文学有很大影响。

2. 《囚绿记》

【答案】《囚绿记》是陆蠡1940年创作发表的一篇现代散文。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当时陆蠡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他写1939年在北平的一家公寓外发现了一株常春藤,异常惊喜,就将它的柔条牵进屋里。常春藤尽管被“幽囚”在黑暗的小屋里,却固执地向窗外迎着阳光生长。作者去上海前,又将常春藤的柔条移回原来的位置,并祝福它永葆青春。作品借物抒情,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风格含蓄委婉。

3. 南玲北梅

【答案】南玲北梅是指沦陷时期上海的张爱玲与北平的梅娘两位女作家。1942年北平的马德增书店和上海的宇宙风书店联合发起“读者最喜爱的女作家”评选活动,梅娘与张爱玲双双夺魁,从此有“南玲北梅”之誉。两人的小说有相似性,均是在婚姻恋爱的题材中凸现追求独立、自由的女性形象,以及她们的生活遭遇。然而,相较张爱玲融古典小说、现代小说于一炉的古今杂错、华洋兼备、雅俗共存的文学气味而言,梅娘的叙述要比张爱玲“俗”。

4. 《倪焕之》

【答案】《倪焕之》是叶圣陶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小学教师倪焕之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形象地再现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期间的中国城乡生活面貌,反映了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转变的曲折历程。小说人物形象塑造颇具特色,语言严谨纯朴,在客观描写中蕴含着热情,是“五四”以来颇有影响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5. 新月派诗人

【答案】新月派诗人是对新月诗派众成员的总称,即指属于新月派的诗人,主要成员有闻一

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代表作品主要有闻一多的《死水》、徐志摩的《志摩的诗》、朱湘的《夏天》《草莽集》《石门集》等。

6. 鸳蝴派

【答案】鸳蝴派是鸳鸯蝴蝶派的简称。鸳鸯蝴蝶派是盛行于清末民国初的文学流派,以小说创作为主,20世纪三十年代趋于衰微。该派无严密的组织,只是一批趣味相近的文人自觉或不自觉的投合,有部分南社社员。作家作品多,活动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早期代表作如《玉梨魂》《孽冤镜》《兰娘哀史》等,多为文言哀情小说。“五四”以后则多用白话创作。晚期作品如《啼笑因缘》等,也吸取了新文学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该派作品题材,不限于爱情,还有社会、武侠、侦探、讲史、讽刺、谴责、公案等。

7. 《汉园集》诗人

【答案】《汉园集》诗人是指中国现代派诗群中三位杰出的现代主义代表诗人:卞之琳、何其芳和李广田。1936年,汉园三诗人出版了合集《汉园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因此而得名。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 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 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从诗歌流派整体分类上看,汉园尸诗人属于中国现代派诗群。

8. 《新青年》

【答案】《新青年》是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的一份综合性文化月刊。它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刊物之一。《新青年》在早期主要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后受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青年》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新青年》坚持“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的原则,对于外国文学的各种流派和作家采取了开放的态度,它先后译介了国外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为了保卫和推进文学革命,《新青年》还进行了反对封建复古派文人及其他封建文学潮流的斗争。

9. “纯诗”

【答案】“纯诗”,即纯粹的诗歌,是早期象征派诗人穆木天于1926年在《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中提出的诗学观点。“纯诗”追求诗的纯粹性和暗示性,主张诗歌观念的转化,诗歌要从抒情表意的“表达”功能转向自我感觉的“表现”功能。在诗人李金发、穆木天等人提出的纯诗思想的影响下,《为幸福而歌》《微雨》等诗集风靡一时,象征诗取代格律诗引领新诗发展。30年代梁宗岱提出的纯诗理论是对20年代诗学的全面超越,也是新诗走向成熟的标志。

10.新秧歌剧

【答案】新秧歌剧是革命根据地延安新秧歌运动的产物,它在借用旧秧歌剧的基础上,改造

了旧秧歌剧,于诸多方面表现出与己经在陕北一隅存在了千百年的旧秧歌剧迥然不同的质素。新秧歌剧也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产物,它贯彻了毛泽东提出的“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文艺原则,同时,也获得了延安民众的喜爱。《兄妹开荒》是新秧歌剧的开端。

二、简答题

11.简述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的创新性。

【答案】《故事新编》共有8篇,写作时间从1922年起至1935年止,历时13年。其中《补天》《奔月》《铸剑》3篇写作于1922至1926年间,属于鲁迅前期的作品。而《理水》《采薇》《出关》《非攻》《起死》比较集中地写于1934-1935年,是鲁迅后期之作。《故事新编》的创新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故事新编》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

鲁迅采取了“古今杂糯”的手法,有意打破时空界限,其目的是要在古今相通之中,以现代照亮古代,更有力地揭示古代人与事中某些被掩盖了的真相。

①艺术想像和虚构

在“博考文献”基础上,进行艺术相像和虚构,并融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如《奔月》写射日英雄后界在射尽了封豕长蛇等野物后,只剩下乌鸦与麻雀可猎,每天为嫦娥吃食而奔忙,他的弟子窃取射日英雄美名并暗害他,嫦娥不愿和后羿过清苦生活而奔月等,都是艺术想像和虚构,从而写出了英雄的寂寞与悲哀。这中间渗透着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后界也就成为有生命的感人的艺术形象。

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补天》是现代文学史上比较早的浪漫主义小说,题材、人物、场景和精神都具有浪漫主义特点。《铸剑》是浪漫主义杰作。金鼎沸水中三头搏斗的丰富想像、离奇情节和夸张手法,把向暴君复仇的精神表现得激越悲壮,有声有色。

③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

以古人古事为框架,但融进了一部分现代生活的内容。如《补天》中的女蜗两腿间出现的“古衣冠的小丈夫”,《理水》中的文化山上的学者、水利考察大员等。作品中的这些人物还常讲些现代术语,使作品谐趣横生。这种古今交融、亦古亦今的格式是《故事新编》艺术上的独特之处。

(2)《故事新编》在文体及写法上的创新

鲁迅打破文体界限,以杂文入小说的一次有益的尝试。他采取了“油滑”的写法,在多篇文章中放肆地将己经被神圣化与神秘化的古代哲学戏谑化,如对老子和庄子的戏谑化描写,显示了鲁迅的一种独特的眼光与超凡的胆识。人们从这类戏谑化的描写中,看到了鲁迅杂文的锋芒,包括杂文的眼光、思维、手法,以至语言。

(3)《故事新编》在小说结构上的创新

《故事新编》许多篇章都有或显或隐,或浓或淡地“庄严”与“荒诞”两种色彩与语调或旋律,互相补充、渗透与消解。这里似乎存在着一个小说结构的模式:小说前、后部的对立,以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