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受众对于新闻媒介的决定性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受众对于新闻媒介的决定性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受众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
表面上看,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是由记者、编辑决定。但从长远看,从整体上看,新闻媒介内容的最后取舍权属于受众。任何信息的发布必须从满足受众实际需要出发,任何宣传同样必须从顾及受众所能接受的实际程度出发,否则就真的成了“对牛弹琴”。
(2)受众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媒体风格的定位看似是新闻人长年累月探索、实践的结晶,而实际上是根据读者心理定势和阅读习惯的实际出发的经验总结。读者的文化底蕴决定了媒体的风格。
(3)受众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
不停的变革是新闻媒介的一个特点,无论报纸的版面安排、专栏设置还是电台、电视台的栏目更换,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归根到底,变革的依据在于新闻媒介不断追逐受众的新需求。是受众迫使新闻媒介不断变更,并按照受众的需要进行变革。
(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
追逐利润是传媒的基本宗旨和终极目标。从表面上看,广告是媒体(除公共媒体外)主要的收入来源。然而,广告客户愿意付出大笔广告费并不意在媒体本身,而在于媒体所拥有的受众。所以,对于媒体而言,谁拥有受众,谁就拥有广告,谁就拥有利润。无论是媒体通过各种节目尽可能多地聚集受众,然后去寻找相应广告商,还是主动为广告商度身定制节目去聚集受众,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把受众当商品。媒介向广告商出售的也不是物质形态的空间,而是特殊商品—受众。
2. 简述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答案】(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 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其主要观点为:①报刊独立自卞,不受政府的干涉。主张报刊独立自主,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
政府的唯一职责是保护新闻自由。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其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④对事实的信念。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公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崇尚并提倡客观性报道,但支配西方报刊的却是利润至上、金钱至上。该理论面临的危机所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性的矛盾,在新闻事业中表现为报刊的拥有者与读者利益、社会利益不可调和的矛盾。
(2)社会责任论
①社会责任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一批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被西方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逐渐取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成为西方大多数国家的主导性理论。社会责任论的基础仍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作了某些修正、修补。
②报刊自由委员会在其总结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报刊》中要求报刊对全社会负责,对报刊提出五项具体要求,即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基本要求:就当日事件作在赋予其意义的情景中的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 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供社会各群体互相传递意见与态度的工具; 呈现与阐明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方法; 将新闻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和感情流送达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途径。
③报刊自由委员会的总报告向政府提出五方面要求:应该承认宪法对新闻自由的保障包括对广播和电影的保障; 要求制定反垄断法来制止新闻媒介的过度集中,保持大众传播业的竞争,同时鼓励传播行业的新投资者,以此试图维持思想和意见的自由市场; 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证公众及时、全面了解政府的政策以及政策制定的目的; 必要时,政府可以创办自己的媒介以保证上情下达、政令畅通; 修改当时的诽谤法和煽动法,切实保障言论自由。
④社会责任论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西方社会的变迁,适合西方国家的现实需要。但社会责任论的提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众、政府的矛盾。
(3)发展新闻学(或称发展传播学)
①发展新闻学的核心内容为: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
②从核心内容出发,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媒介都程度不一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 都十分注重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教育功能。
③守望,是指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改变闭目塞听的落后观念,尤其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国家发展项目,使传统社会的人民把眼光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形态。整合,是指缓和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利益冲突,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教育,即强调教育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的技术。
(4)党报理论
①该理论最早起源于前苏联,后来在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流行。
②党报理论的核心: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
(5)客观主义理论
①客观主义理论(Objectivism )脱胎于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或者说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应有的题中之议。一般而言,客观主义理论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指客观性原则,即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二是指客观性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一个基本方法。这两层含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②客观主义理论的内涵: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 在新闻报道中将事实和意见分离; 客观地反映现实之所以可能做到,是因为事实和意见应该且可以完全分离开。
③客观主义理论面临的冲击:政府、金融财团以及社会舆论施加的影响和控制。新闻从业人员的主观意识:事实和新闻报道并不是一回事。新闻报道实际上是记者、编辑对事实的人为加工。
(6)公共新闻学
①“公共新闻学”(PublicJournalism )又称为“公民新闻学”(CivicJournalism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美国新闻界,尔后波及西方其他国家。在美国,公共新闻学被称为“美国新闻理论的第三次革命”或“第四种新闻理论”。但公共新闻学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还处于探索阶段,争论颇多,前景难测。
②一直致力于倡导公共新闻学的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菲利浦·迈耶((PhilipMeyer )提出公共新闻学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界定:对重新树立公共意识的一种期望; 更长时间的注意力的保持; 深刻地解析引导我们生活的社会系统的愿望; 对中间部分的更多关注和少走极端; 有关政治争论的报道应重视内容,而不是技巧; 培养公众思考能力的一种愿望。
③公共新闻学赋予媒体全新的功能。其核心概念为公共利益和民主。
④公共新闻学主张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发挥能动作用:对于是否存在积极的大众参与和讨论,或社区是否正视遇到的问题这样的议题,记者不应假装保持中立; 一旦公众达成共识以后,公共新闻就可以积极倡导对某一问题的政策性解决方案。
3. 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有哪几种? 举例说明。
【答案】(1)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是指一定社会的阶级、集团、政治法律、思想观点、文化传统等对新闻事业所施加的影响,目的在于规范新闻传播活动,最终使传播内容更符合施控者的利益。控制了新闻事业,也就控制了新闻自由。
(2)统治阶级及其政党对新闻事业的宏观控制
①法律的控制。最直接的法规有《新闻法》、《出版法》、《著作权法》等。我国的相关法律对新闻传播活动的限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a. 维护党的领导,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b. 报道内容要真实,严禁利用新闻媒介诽谤侮辱他人;
c. 不得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d. 严禁传播淫秽下流、污染精神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