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文人周必大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写道:“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下列对材料有关信息的理解有误的是()

A . A.材料有助于研究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B . B.《玉堂杂记》最早记载了活字印刷术
C . C.活字印刷术开创了人类印刷史上的新纪元
D . D.宋代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繁荣时代

1905年,同盟会出版的《民报》创刊号撇开孔孟老庄,把墨子奉为一代宗师,并刊登了臆想的墨子画像。当时配发的文字介绍,最有可能的是称墨子为() A.中国古代反对民族压迫第一人。 B.中国古代关注民生第一人。 C.世界第一和平主义大家。 D.世界第一平等博爱主义大家。 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宣言》中指出:“前代革命虽起于民众,及其成功则独夫取而代之,不复与民众为伍。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益,所抒发者民众之情感„„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在此,孙中山阐释了() A.民主革命的最终理想。 B.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C.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D.民主革命失败的根源。 20世纪20年代中期,有这样一种进步思想,它倾注了创立者毕生心血,融铸了中西思想文化精粹,团结了各个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指() A.陈独秀的激进民主思想。 B.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C.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D.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 A.“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 B.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 C.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 D.“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 孔多塞所著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在评价中国的四大发明时说:“铁盔铁甲、几乎是无懈可击的骑术、使用长矛、长枪或刀剑,——这种贵族对平民所具有的优势终于全部都消逝了;而摧毁对人类的自由的和对他们的真正平等的最后这道障碍的,却是由于最初一眼看去似乎是在威胁着要消灭整个人类的这样一种发明。”这项发明是() A.指南针。 B.火药。 C.造纸术。 D.印刷术。 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文人周必大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写道:“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下列对材料有关信息的理解有误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