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11新闻与传播学史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总汇报》
【答案】《总汇报》是出版商科塔于1798年在德国创办。是一份有影响的商业性报纸,多次迁移,1810年后在奥格斯堡立足,故又称《奥格斯堡总汇报》。该报自创办之日起就冲破帝国禁令,大量报道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消息,显示了一定的民主主义倾向。1832年科塔之子继任发行人,进一步扩大报道面,聘请名家撰稿。尽管报纸的政治倾向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有种种变化,但是在三四十年代的欧洲革命风暴中,该报以消息及时、内容丰富著称于德国。恩格斯曾将它称作德国的《泰晤士报》。该报一直出版到1882年。
2. 《快报》
【答案】《快报》是法国最早的时事周刊,1953年5月15日由激进党人塞尔旺一施赖贝创办。起初是《回声报》的政治副刊,后来独立出来。因受传统期刊的影响,仍带有浓厚的政论色彩。1964年仿效美国《时代》周刊改革,肖J 弱政论色彩,增强时事新闻报道,并广泛涉猎其他领域,可读性较强,从而发展成为法国最大的时事政治性新闻周刊。该刊注重调查性报道和新闻分析,立场保守。读者集中在知识阶层。
3. 《共和国报》
【答案】《共和国报》是1953年由英国东方出版公司在开罗创办的阿文日报。1961年改组为社会主义联盟机关报,反映政府观点,前总统萨达特曾任总编,由解放出版社在开罗出版,每天出对开十多张,发行30-44万份。
4. 《费加罗报》
【答案】《费加罗报》是法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日报。1854年创办时为周报,1866年改为日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柯蒂集团掌握。1949年售予普鲁沃斯特集团,1975年转手给埃尔桑报团。这是一份言论性报纸,政治态度历来保守,内容着重政治新闻、国际新闻及文学艺术,社会和体育新闻也很出色,是法国有名的“质报”。通常30多版,图文并茂,逐日轮流出各种专版,周末出增刊《费加罗画报》。该报广告收入丰厚,读者对象主要是资本家、经理、政界和社会上层人士。
5. 万国公报(上海)
【答案】《万国公报》是指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销量最大、影响最大的一份由传教士创
办的一份中文报刊。其前身是1868年于上海出版的《中国教会新报》,由林乐知创办、主编,主要撰稿人有李提摩太等。1874年9月5日,该报改为此名,仍为周刊,读者对象由基督教徒扩大为社会各界人士,内容也变得宗教宣传淡化,时事色彩强烈,全录《京报》并报道全国新闻,并介绍西方政治模式和西方科技知识。
6. 《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
【答案】1948年9, 10月间,中共中央在其所在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办由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参加的学习班。10月2日,刘少奇作了著名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刘少奇在讲话中表达了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重视,为新闻工作者适应新的形势、完成新的任务提出f 明确的努力方向。主要内容如下:①新闻事业在联系党和群众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②强调新闻工作者应该对党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即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精神。③刘少奇提出了一个合格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以下四个主要条件:a. 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b. 要独立地做艰苦的工作; c. 要有马克思列宁卞义的理论修养; d. 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
7. “掏粪运动”
【答案】“掏粪运动”是指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中以杂志为主体掀起的一股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这一名称来源于当时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他把写揭露新闻的记者比作班扬的小说《天路历程》中的主人公,埋头拿粪耙收集污物,不愿抬头看天主。在罗斯福看来,这些记者就是令人不屑的掏粪者。但新闻界却把这一称呼视作光荣的奖赏接受下来。“掏粪运动”中的著名人物是美国小说家厄普顿·辛克莱,他对食品加工业的曝光是该运动中的经典之作。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临近,民众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欧洲战场上,“掏粪运动”逐渐衰落。尽管有些文章带有煽情主义和谩骂倾向,但它在影响和引导社会方面起的巨大作用向人们展示了新闻报道的功能,使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成为一个大声疾呼改革的时代,在美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8. 美洲通讯社
【答案】美洲通讯社是阿根廷国家通讯社,直属于总统府新闻和宣传国务秘书处,1945年4月14日创立,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向总统府、政府和各部以及各军总部等机构派驻记者,国内有28个分社,在联合国、秘鲁、西欧、巴西等国派有记者,主要播发国内新闻,多为国内用户。
9. 《俄国财富》
【答案】《俄国财富》是19世纪90年代俄国民粹主义繁荣时期民粹派宣传其主张的重要讲坛。该杂志是科学、文学和政治旬刊,1876年在莫斯科出版,同年迁至彼得堡,创刊之初刊登了许多研究经济问题的文章。俄国民粹派的代表人物米海伊洛夫斯基于1894年至1904年任主编。80年代以后,米海伊洛夫斯基逐渐由革命民粹主义者蜕变为自由民粹主义者,《俄国财富》也随
之成为自由民粹派的机关报。从90年代起,该刊登载了一系列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污蔑革命群众运动。1905-1907年革命后,《俄国财富》改变了编辑方针,政治上保持中立,1918年停刊。
10.谷登堡
【答案】古登堡是德国美因茨的工匠,早年从事过雕版印刷工作,1450年前后成功地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技术,他用铜模铸出了以铅、锡、锵合金为材料的活字,并形成了由拣字、组版、填空、齐行和印刷还字等步骤组成的活版印刷工艺。他还制成了木质的、靠螺旋在印版上压力的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从而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随后他印出了《拉丁文文法》、《四十二行圣经》、《教堂课读》等重要书籍。古登堡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继语言和文字之后的第三座里程碑,使文字信息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标志着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
11.《新莱茵报》
【答案】《新莱茵报》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1848年6月1日创刊于德国科伦,1849年5月19日被迫停刊,共出301期。该报由马克思主编,恩格斯等为编辑。《新莱茵报》十分重视新闻的时效性,遇到重大消息就以传单形式出号外,有时一天出两次报纸。每期报纸和附刊的末尾还辟有《最新消息》栏,简告开印前收到的最新消息。报纸发行方式大部分为订阅,也有一些零售。《新莱茵报》是适应德国革命的需要创办的。它始终不渝地宣传《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所规定的革命纲领和路线:对内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民主的德意志共和国:对外推进反对沙皇俄国的战争。该报实际上是“共产主义同盟”的机关报。
12.电脑辅助新闻学
【答案】整个新闻界在互联网介入下出现了电脑辅助新闻学,简称CAJ 。所谓电脑辅助新闻学,主要便是借助在线服务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的环球网等进行新闻采集,借助公共或私有的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二、简答题
13.苏联报业体制有哪些基本特点? 试对它的功过利弊进行评析。
【答案】(1)苏联报业体制的基本特点
①报刊媒介全部国有。所有报刊机构全都是国家事业单位,设备由国家置办,经费由国家供给,人员为国家编制,完全按照计划经济模式运作。民间团体或公民个人均不得办报。
②报刊管理高度集权。国家没有新闻法规,党的决议便是法律。政府不设新闻管理部门,所有报刊媒介都由党委(宣传部)管理。党委确定业务方针,下达宣传要求,配备干部人选,审批工作计划,监督贯彻执行。州以上报纸主编由中央任免,州以下报纸主编由其上一级的党委任免。为了确保报刊宣传与党的立场一致,还制定了严格的新闻检查制度。检查机构是个庞大的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直属部长会议领导的国家保密局,该机构负责对出版物进行预审。
③报刊功能只重宣传。传播新闻信息本是新闻媒介的基本功能。但是,苏联报刊固守革命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