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721历史学基础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变法通议》
【答案】《变法通议》是戊戌变法运动期间梁启超发表的宣传变法维新的政论集。1896年,梁启超陆续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主要内容有:论证中国社会变则存,不变则亡,只有改良现行的腐朽官僚体制和科举取士制度,兴办新式学校培养变法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制度的弊端。《变法通议》系统全面地宣扬了维新变法主张。
2. 《台事专约》
【答案】《台事专约》是日本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称中日《北京专约》。1874年5月,日本在美国帮助下,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率兵3000余侵犯台湾。10月,李鸿章与大久
,规定日军限期从台湾撤退,清政府赔偿银50万两。日本利用《北京专保利通签订《台事专约》
约》上的台湾居民“曾将日本国属民等妄为加
害”、日本出兵是“保民义举”等字样,作为清政府承认琉球是日本属国的依据。1879年,日本以武力正式吞并琉球,改为冲绳县。
3. 圣库制度
【答案】圣库制度是指清代太平天国实行的一种分配制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初期,宣布“凡物皆天赐来,不须钱买”,下令没收商贾的私人资本货物,废除了商业贸易,在天京水西门灯笼巷设立“天朝圣库”,总管天朝公共财物。规定个人一切财产及战利品皆应上缴圣库,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由圣库供给。凡私藏金一两、银五两者,一经查出,金银没官,人即治罪。后因天京城内各种生活物资严重匮乏,太平天国开办了官营商业。
4. 《新学伪经考》
【答案】《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维新变法而编撰的重要理论著作。《新学伪经考》认为,①自东汉以来被奉为经典的《古文尚书》、《左氏春秋》等古文经,都是刘歆伪造事实,是王莽“新朝”之学,与孔子无涉,应称“新学”;②后来被称为“汉学”的贾逵、马融、许慎、郑玄之学,也不是“汉学”,而是“新学”;③宋人所尊崇的经书也多是“伪经”,而不是孔子之经。康有为这种论断,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而是在为维新变法制造理论根据。
5. 四三会议
【答案】中国共产党把开展内蒙古自治运动作为领导内蒙古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中心环节,在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1946年4月3日,联合会和东盟自治政府在承德召开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即著名的“四三会议”)。会议一致决议:民族解放的方针是平等自治,接受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撤销东盟自治政府,改造蒙古武装,直属于人民解放军各军区统一领导和指挥。会议选举乌兰夫为自治运动联合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四三会议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统一战线政策的胜利,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是内蒙古自治运动的领导者,从理论上、思想上解决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的方向、道路问题。从此,内蒙古人民的革命力量统一起来了,内蒙古各族人民投入到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6.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答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的座谈会上的发言。《讲话》针对五四文学革命以来文艺发展的情况,提出了文艺从属于政治并反过来影响政治的观点和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阐述了文艺的普及与提高、文艺的源泉、文艺的批评标准以及文艺界的统一战线等问题,系统地回答了当时文艺运动中许多有争论的问题。《讲话》对延安文艺界的整风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对以后的革命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七一五分共
【答案】七一五分共是汪精卫在武汉发动的反共事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召集武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制裁”共产党人,正式做出关于“分共”的决定,公开背叛了孙中山确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纲领。随后,武汉国民政府、国民党中央各部纷纷发出通告、训令,取缔共产党和一切革命活动,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疯狂的大屠杀。汪精卫集团举行的反共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最后破裂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8. 福州船政学堂
【答案】福州船政学堂是1866年由船政大臣沈葆祯主持在福州设立的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它率先引进西方军事教育的体制及内容,在招收学生、聘用教习、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具有与传统封建教育不同。福州船政学堂在中国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教育体系,开创了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先河,对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9. 四联总处
【答案】四联总处是指1939年9月,国防最高委员会《战时健全中央金融机构办法纲要》规定中央、中国、交通、农业四家银行合组的负责办理政府战时与金融、经济政策有关的各项特种业务的联合办事处。办事处设理事会,主席由蒋介石亲自担任,由各银行总裁、董事长和财政部、经济部的代表组成。下设战时金融委员会、战时经济委员会,全国节约建国储蓄劝储委员会和秘书处。四联总处统制了全国货币的发行、贴放、汇兑和物价调整等。
10.《虎门条约》
,是南京条约补充条款。1843年10【答案】《虎门条约》即《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
月,由中英代表耆英与璞鼎查在广东虎门签订,共十六款,另附《小船定例》三款。主要内容是:
①英国取得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即中国政府将来如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时,英国都可以“一体均沾”;②规定英国人可以在五口租地建屋,永久居住。
11.红军长征
【答案】红军长征是指1934年10月开始的由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红一方面军的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6月14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的会师。10月19日,红军主力抵达陕北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会师。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北上,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取得胜利,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12.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答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1924年7月,在国民党中央的赞同之下,为了适应国共合作后,农民运动开展的形势,由共产党人潔湃等在广州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此后两年间共办六届,培养农民运动人才770余名。其中规模最大的第六届,由毛泽东主办,学员来自全国19个省区共300余人。教学内容除马列主义理论外,还学习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研究农民问题。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的很多人成为农民运动和大革命的领导骨干,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论述题
13.论述中间路线的破产和民主党派的重新组合。
【答案】(1)中间路线的破产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前出现三种前途:共产党所倡导的道路,国民党所倡导的道路以及各民主党派与中间势力所提倡的道路。最后一条道路被称为中间路线或第三条道路。由于国共对峙与国际形势的影响,抗战胜利后,中间路线一度活跃于中国的政治舞台,政协会议的召开,停战协议的签订,都是它作用的结果。可是,随着国共武装斗争的逐步升级,中间路线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1947年11月,在国民党中央逼迫下,民盟宣告解散。民盟是国统区倡导中间路线的主要力量,它的被迫解散标志着中间路线的破产。中间路线的破产是有其必然原因的:
①中间路线介于国共两大党之间,受国共斗争的制约,无法独立发展。战后中国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国共两党能不能和平相处;如果国共团结,政治走上民主的轨道,中间党派也许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中间路线可能作为国共两党妥协的产物得以实现。但是,国共双方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内战瓦解了中间派,中间路线也就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②中间路线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强大政治力量。中国的现状是武力决定政局,中间派没有武装,并且他们反对各党派建立武装,企望以“合法”的不流血的形式与蒋介石进行政治斗争。且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地位决定了中间路线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政治力量。解放战争时期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