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性味是药物性能的重要标志,药性,主要是寒热温凉四种,古时称为四气。五味指辛甘酸苦咸,不同的滋味与医疗作用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四气是如何总结出来的()。 A.是从人体的感官感觉出来的。 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映概括出来的。 是从疾病的性质总结出来的。 是机体反映的结果总结出来的。 以上都不是。
患者男,53岁,因“腹胀,尿黄1个月,畏寒、发热3d”来诊。患者HBsAg阳性38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反复升高。查体:T38.9℃,P98次/min;肝掌,巩膜轻度黄染;腹壁静脉显露,腹部高度膨隆,压痛,肝触诊不满意,脾肋下5cm,质硬,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轻度水肿,无扑翼样震颤。为明确再次高热的原因,首先应做的实验室检查是() A.颅脑CT。 血普通细菌学检查。 连续行痰、血真菌涂片和培养。 血厌氧菌培养。 骨髓培养。 肝功能检测。 腹部X线片。
确定某因素与某病发生因果关系时。下列哪一条不考虑() 联系的强度和联系的特异性。 剂量反应和关联的合理性。 时间顺序,即暴露发生于疾病之前。 对联系进行统计学检验所得的P值大小。 关联的重复性。
患者右眼白睛结节,色鲜红,周围有赤丝牵绊,眼球闷胀而疼,羞明流泪,视物模糊;伴全身关节酸痛,胸闷纳减,舌苔白厚腻,脉滑。已确诊为"火疳",西医治疗已两月余。其首选的方剂是()。 A.泻白散。 还阴救苦汤。 散风除湿活血汤。 除湿汤。 除风清脾饮。
男,6岁,2013年3月20日出现发热、咳嗽、流涕、伴胸闷、气喘及胸痛等症状,高热不退,不适症状持续加重3天就诊,当地有散发H1N1流感病例。患者就诊后,需要咽拭子特殊检测的病原体是() A.普通流行性感冒。 SARS。 H1N1流感病毒。 人H7N9禽流感。 衣原体。
患者男性,61岁,半年前确诊糖尿病。近期头晕、目眩就医。检查:BP175/100mmHg,心率65次/分,血糖偏高,尿蛋白(+),血肌酐正常。为降低血压应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