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613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613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613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 15 2017年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613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 28 2017年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613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 40 2017年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613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 56

一、名词解释

1. 非正式制度

【答案】非正式制度,又称非正式约束、非正式规则,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得到社会认可的约定成俗、共同恪守的行为准则,包括价值信念、风俗习惯、文化传统、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等。在非正式制度中,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 因为他不仅可以蕴涵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性,而且还可以在形式上构成某种正式制度安排的“先验”模式。

2. 有机整合(团结)

【答案】有机团结是社会学家涂尔干研究社会现象中社会团结问题时所提出的,现代发达的社会就像一个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其中每个人都按照社会分工执行着某种专门的职能,因此涂尔干把这种社会中所出现的新的团结形式称之为有机团结。有机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方式。有机团结是最基本的团结形式之一,有机团结指的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形成的社会团结,它以社会高度分化、社会成员充分分工为基础。在有机团结中,维系社会成员的纽带是因为社会分工和社会专业化而造成的他们不可超越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

关系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尤其以物质利益为根本内容的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方面。

3. 结构论

【答案】布劳宏观结构论的社会交换主要思想包括:①宏观结构是由若干群体组成的结构,它的分析单位不是个人,而是群体。群体之间的交往与个人之间的交往就其基本过程而言是一致的。

. ②在宏观结构中,人与人的交往多数情况下是间接的,成本与报酬的联系往往是远距离的。所以,

需要某种机制来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构。布劳认为,共同价值为宏观结构中复杂的间接交换提供了一套共有的标准,使参与的各方能以同样的情景定义进行交换。

4. 萨皮尔一沃尔夫假说

【答案】萨皮尔一沃尔夫假说是语言相对论,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一种文化中的内容,只有用该文化中的语言才能得到充分表达; 另一层意思是,发源于某一文化中的概念,如果用另一种文化中的语言去讲,意思就会有所不同,至少在人们心目中唤起的意象不同,这也是可想而知的。

5. 文化滞后(cultural lag)

【答案】文化滞后,是指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研究社会变迁时所提出的文化失调理论的一种社会现象。奥格本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要素,社会变迁是社会在一种发明打破旧均衡状态后做出调节以寻求新的均衡的过程。由于调节并不是迅即发生的,因此常常会产生

文化失调现象。一般地说,文化中的物质部分首先变迁,其次是文化的精神部分,最后是文化中

,或称“文化堕距”的风俗、习惯发生变迁,这种现象称为“文化滞后”。

6. 中层理论

【答案】中层理论又称为中观理论。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最早对中层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他认为中层理论既不是具体研究中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包罗一切的宏观巨型理论,而是针对某一方面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的分析框架,它由有限的几组假设或命题组成,并可通过逻辑推导产生可证实或证伪的具体的操作性假设。比如,教育与社会结构再生产理论、市场分配与再分配权力的理论等,就是中观理论。

7. 信度与效度

【答案】(1)信度是指测量数据(资料)与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社会现象的程度。简言之就是测量的一致性。若在同等条件下,对变量进行重复测量,其结果相同,那么测度是可信的。

(2)效度是指测量的内容是否同测量的要求(理论前提)相符合。测量的效度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测量效度是指所测量的指标内涵正是概念内涵,二者在内容性质上是一致的。

②测量指标应该尽可能涵盖概念,二者在程度上应尽可能重合。

8. 参照群体

【答案】参照群体是指作为参照对象的群体。参照群体并非某一(些)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它却被某一(些)成员用做其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参照群体一般是与所属群体同类的群体,但是,有时候参照群体并非与所属群体同类。根据成员的不同参照需要,会形成不同的参照群体; 同一参照群体的意义在不同时期有可能发生变化。参照群体通常对其成员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重大影响,并因此而削弱或加强所属群体的团结。

二、简答题

9. “虚拟社区”与“实在社会”相比有哪些特点?

【答案】与实在社区相比,虚拟社区的特征主要包括:

(1)交往具有超时空性;

(2)人际互动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

(3)人际关系较为松散,社区群体的流动较为频繁;

(4)自由、平等、民主、自治和共享的准则。

10.社会化有哪些主要类型? 社会化过程涉及哪些社会群体和机构?

【答案】(1)社会学一共区分了五种类型的社会化:

①基本社会化。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的社会化。它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

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②预期社会化。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预期社会化大量地发生在青年时期。

③发展社会化。又称继续社会化,是指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它是相对初始社会化而言的。

④逆向社会化。即晚辈向长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的社会化。

⑤再社会化。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与发展社会化有本质的不同,表现为:a. 发展社会化着眼于人的完善,而再社会化着眼于人的改造; b. 再社会化的形式一般比发展社会化要剧烈。

(2)社会化过程涉及的社会群体和机构主要包括:

①家庭

a. 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它为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

家庭环境因素对个人的观念、心理和行为习惯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甚至影响个人的终生。

b. 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意义在于对儿童感情和爱的培养。人的感情方面的社会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家庭环境条件。

c. 家庭中父母的权威对儿童社会化具有重大影响。

②学校

学校作为社会化的社会环境条件之一,其特点包括:

a. 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它给学生提供了有组织、有目的的系统化受教育的各种条件。学校中的社会化强调专门的学习,带有半强制性。学校的社会化具有系统性,它不仅传授各种科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努力培养和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念,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b. 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学校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学生必须学习和遵守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按照规范的要求去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并理解和把握这种有组织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③同龄群体

同龄群体是指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

同龄群体对个人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它的群体规范和价值往往被个人当做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参照系。

在同龄群体中,儿童感受到不同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地方,包括:

a. 活动不是事先安排好的,儿童可以独立、平等地与他人交往,这可以大大提高独立意识,学会灵活地扮演多种社会角色,增加人际交往和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

b. 个体在同龄群体中接受大量亚文化的影响。这些亚文化包括共同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兴趣爱好等。④工作单位

a. 工作单位是个人进行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个人在工作单位中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和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