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883专业综合(含政治学、社会学)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控制
【答案】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2. 角色混淆
【答案】角色混淆即角色不清,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干什么、不应该做干什么和怎样去做。角色混淆使得角色扮演无法顺利进行。社会的急剧变迁,常常是造成社会角色不清的最主要原因。
3. 社会运动
【答案】社会运动是一种以集体认同和团结为基础,以非制度性和超制度性手段为主要行动方式,而且组织性比较好、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追求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其特征包括:①社会运动是一种企图实现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社会运动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即追求某种社会变革。②社会运动的参与者内部有比较强烈的团结感和集体认同。③社会运动一般有较好的组织性,并且活动的持续时间比较长。④社会运动在行动中主要采取非制度性或超制度性的手段。
4.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答案】(1)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含义
社会分层是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2)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分层研究主要是从静态的共时性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社会流动主要是从动态的历史角度研究社会地位结构。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调整是通过社会流动实现的。
5. 参照群体
【答案】参照群体是指作为参照对象的群体。参照群体并非某一(些)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它却被某一(些)成员用做其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参照群体一般是与所属群体同类的群体,但是,有时候参照群体并非与所属群体同类。根据成员的不同参照需要,会形成不同的参照群体; 同一参照群体的意义在不同时期有可能发生变化。参照群体通常对其成员的认知、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念等发生重大影响,并因此而削弱或加强所属群体的团结。
6. 内在控制
【答案】内在控制是指通过群体规范的内化而取得的控制。它是社会化的结果。个体幼年时期学习特定条件下的适当的、被期待的行为举止,从而习得了服从社会规范的动机(无论是否有外在压力)。
7. 文化堕距
【答案】文化堕距,是美国社会学家奥格本在研究社会变迁时所提出的文化失调理论的一种社会现象。奥格本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要素,社会变迁是社会在一种发明打破旧均衡状态后做出调节以寻求新的均衡的过程。由于调节并不是迅即发生的,因此常常会产生文化失调现象。一般地说,文化中的物质部分首先变迁,其次是文化的精神部分,最后是文化中的
,或称“文化堕距”风俗、习惯发生变迁,这种现象称为“文化滞后”。
8. 角色认同
【答案】角色认同是指一个人在社会舞台上担任角色前确定的过程,即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身份、能力及其他条件与他所承担的角色是一致的、等同的。角色认同的有效性是角色认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说来,角色认同的有效性是一个人长期活动、长期努力、坚持不懈的结果,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是角色的有效性常常不是永恒的。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文化? 它有哪些特征?
【答案】(1)文化的含义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文化是指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为了满足生存需要,集体创造、共同享有、后天习得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总和。它包括语言、符号、价值观念、规范体系、物质产品、行为方式等。
(2)文化的特征
①人为创造性
文化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它是人类为了满足生存需要,将自身力量作用于自然,使之对象化的结果。文化产品程度不一地留下了人为创造的痕迹。
②后天习得性
人们的劳动技能、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对语言、符号的掌握等都不是人的头脑中天生固有的,也不是通过遗传方式从父辈那里获得的,而是通过学习得到的。。文化与社会人处于一种共生关系中,人只有学习社会的文化,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社会人,才能立足于社会。文化只有通过人的学习、传递,才能得以保存。
③共享性
文化是一定群体、阶级的社会成员共同接受、认可的一切物质与精神产品。从文化的社会生成来看,它形成于社会互动过程中,只有在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中,它才会出现。从人们对文化的接受来看,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对夫妻二人组成的家庭,文化都是一定范围的人群共同享有的,它不同于个人的嗜好。一般而言,文化在发源地形成以后,会以发源地为中心,向周围扩散,扩大文化共享的范围。
④象征性
文化的象征性表现在文化能够表达其自身本义以外的多重意义。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情景下,同一文化产品可以表达完全不同的意义,这是因为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人们约定俗成地赋予事物不同的文化意义。
⑤传递性
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它通过各种方式向周围辐射。在时间维度上,表现为代际传承,即子代通过社会化学习生活技能、谋生技巧、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将社会的文化内化于己。文化的内容小能通过遗传方式来获得,只有以人为载体,通过人的基本社会化,才能一代接一代地向下传递。文化的传递不是简单复制或全盘接受,人们往往将接受与改造联系在一起。
⑥变迁性
文化是一定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产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中国,西汉时期以瘦为美,唐朝时期则以胖为美。
10.当代各国社会政策有哪些主要的内容?
【答案】由于国情和社会发展的状况不同,各国政府的社会政策领域有一定的差异。但从总体上看,当代各国社会政策有以下主要的内容:
(1)社会保障政策
社会保障政策是政府社会政策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所谓社会保障政策,是政府通过公共行动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狭义上只将其界定为对特殊困难者的现金帮助; 广义上则包含了在所有被认为是基本需求的领域中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保障。
(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
公共医疗卫生政策是政府或其他组织开展的公共卫生事业和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一般只能由政府来承担,由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3)公共住房政策
公共住房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组织以福利性的方式为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住房或住房补贴的政策。公共住房政策是现代都市环境下解决城市居民,尤其是贫困者住房困难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4)公共教育政策
公共教育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兴办教育事业,向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的政策。接受教育或发展教育事业既是社会成员个人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各国普遍要求政府在教育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