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一) . 2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二) 15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三) 27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四) 39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五) 55
一、选择题
1. 小李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
A. 并列结合学习
B. 类属学习
C. 归纳学习
D. 上位学习
【答案】B
2. 动作技能的特征为( )。
A. 反馈调节
B. 程序化
C. 自动化
D. 完善化
【答案】A
3.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问题来源于教育实践,研究成果也将服务于教育实践。因此,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了作必须和教育实际密切结合,即遵循( )的要求。
A. 客观性原则
B. 发展性原则
C. 教育性原则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案】D
4. 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刺激——反应联结的特点是( )。
A. 建立快,消退也快
B. 建立快,消退慢
C. 建立慢,消退快
D. 建立慢,消退也慢
【考点】对强化程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答案】D
【解析】连续强化的条件下,新行为建立快,但消退也快。组织行为学中强化程序的一种,
指每一次理想行为出现时,都给予强化,也可以说是即每一次正确反应后都给予一次强化。可以快速学习新行为,但习得行为也会快速消失,例如表扬和恭维。在间歇强化的条件下,新行为建立慢,但消退也慢。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在强化的时候,可以使用普雷马克原理。行为强化的程序主要有两种基本模式: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根据间歇强化的比例和时间是否固定,可以把它分成四种类型,分别是固定比例的间歇强化、可变比例的间歇强化、固定时间的间歇强化、可变时间的间歇强化。固定比例的间歇强化(定数强化)是指当个体的行为达到所要求的特定次数时才能得到强化。可变比例的间歇强化(变数强化)是指每次强化所要求的行为反应数目不是固定的,而是围绕一个平均值不可预测地变化着。固定时间的间歇强化(定时强化)是指行为在前一次强化之后,需要经过一段固定的时间后再次发生才给子强化。这是以反应时间而非反应数量为单位来实施的强化。可变时间的间歇强化(变时强化)是指每次给予强化的间隔时间是不固定的。在间歇强化程式中,相比固定强化方式安排下习得行为的消退而言,可变强化方式安排下习得行为的消退要慢。
5. 概念教学中的变式是指( )。
A. 不断变更教学方法
B. 变更言语表达方式
C. 变更概念的本质属性
D. 概念的肯定例证在无关属性上变化
【答案】D
6. 下列方法中最佳的复习方法是( )。
A. 反复阅读法
B. 读背结合法
C. 抄写法
D 列表法
【答案】B
7.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 )。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考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C
【解析】此题是对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考查。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的认知发展可以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其中,感知运动阶段
的特点是,客体永恒性和目标定向行为; 前运算阶段的特点是,动作图式的符号化和语言迅猛发展; 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出现“守恒”概念、去自我中心主义和进行群集运算。“守恒”是指无论物体的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形式运算阶段,是指思维不依赖于具体可感知的事物,可通过假设推理来解答问题,这时儿童的思维发展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
8. 儿童通过概念形成获得的概念都是( ).
A. 初级概念
B. 二级概念
C. 不易下定义概念
D 易下定义概念
【答案】A
9. 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了模型由加工系统、( )和期望系统组成。
A. 操作系统
B. 执行控制系统
D. 预期系统
D. 反馈系统
【答案】B
10.( )认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着关系的结果,对情境中一切关系的顿悟是迁移的实质。
A. 形式训练说
B. 共同要素说
C. 经验泛化说
D. 关系转换说
【答案】D
二、简答题
11.学习需要的形成主要有哪两条途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运用?
【答案】(1)学习需要的形成的两条途径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其形成主要有直接发生和间接发生这两条途径。
①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 ②间接发生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
(2)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①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应耐心有效地解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