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判断分析题
1. 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供给的增加将使LM 曲线向右移动。
【答案】T
【解析】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供给增加使:下降,从而使投资需求增加,使得收入增加,于是LM 曲线向右移动。
2. 宏观经济学通常可假定均衡产量由总需求决定, 是因为社会经济资源一般都存在闲置。( )
【答案】T
【解析】社会经济资源一般都存在闲置情况,劳动力不总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即使是充分就业时,社会也大约有5%~6%的劳动力处于自然失业率状态。因此,一旦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增加,企业就有相当大的余地通过提高生产资源的利用率来增加生产。同样,当需求下降时,企业也会做出同样反应,减少生产。因此,把经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看,可以把整个社会的产量看作是由总需求决定的。在短期内,总需求的波动会引起GDP 的波动。
3. 资本的租用价格是租金,对货币资本而言,它相当于利率。( )
【答案】T
【解析】对于货币资产而言由于不存在折旧等因素,因此其租金相当于利率。
4. 在任何情况下,个人储蓄的增加都导致国民生产总值的减少。( )
【答案】F
【解析】一方面,增加储蓄意味着相对来说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减少,消费支出的减少会导致国民收入减少; 另一方面,储蓄增加又会使得投资增加,进而使得国民收入增加。所以很难说储蓄增加一定会使国民收入增加或是减少。
二、简答题
5. 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两项中哪一项对总需求变动影响更大些? 朝什么方向变动?
【答案】政府为减少经济波动往往运用财政政策来管理总需求。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会对经济周期作出反应,其中,转移支付对总需求变动影响更大些,并朝反周期方向波动。分析如下:
经济衰退时,失业津贴、贫困救济、农产品价格补贴等支出会自动增加; 而经济繁荣时,这些支出会自动减少。而政府购买则变动较少,因为国防费、教育经费以及政府行政性开支等有一定刚性,不可能随经济周期波动很大,对总需求变动影响较小。
6. 你认为对于宏观经济日标而言,稳定经济周期和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究竟哪个更重要? 这两个日标的达成主要依赖于什么? 宏观政策的协调能否使两个目标同时实现?
【答案】一般而言,宏观经济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对于宏观经济目标而言,稳定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两者都十分重要。具体而言,在短期内,经济运行会由于各种因素冲击而发生波动,因此短期内稳定经济周期比较重要; 但是在长期内,只有促进一国经济的长期稳定持续增长才能有效地提高一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
(2)稳定经济周期和促进长期经济增长这两个目标的达成主要依赖于政府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来及时调整经济的运行,熨平短期内的经济波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平稳的增长。
(3)宏观政策的协调能够司时实现这两个目标。稳定经济周期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较大的周期波动常常打断经济的稳定增长。当经济低迷时,政府可以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进短期经济的复兴。同时政府在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政府支出和私人投资的流向,将其引向基础教育、科研等领域,这可以有效提高经济中的人力资本存量,从而在长期中促进经济的发展。
7. 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在非市场出清假设问题上有什么差别?
【答案】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都坚持非市场出清的假设,但两者的非市场出清理论存在重大差别:
(1)原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名义工资刚性,即假定如凯恩斯所言,“劳工间有公
,开协定或默契,不愿接受较低工资而工作”“劳工确实不愿意接受较低货币工资而工作,现行货
,币工资减低时,确实会引起罢工等现象”“劳工们坚持不让货币工资降低”(凯恩斯著《就业利息
,而新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工资和价格有戮性,即工资和价格不和货币通论》第二章)
是不能调整,而是可以调整的,只是调整十分缓慢,需耗费相当时日;
(2)原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理论缺乏微观基础,没有阐明为什么价格和工资具有刚性,新凯恩斯卞义模型则增加了原凯恩斯主义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定: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使非市场出清理论有了微观基础,突破了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框架。
8. 简述LM 曲线的推导过程并计算其斜率。
【答案】LM 曲线指的是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货币的需求等于货币的供给)下的收入y 与利率r 的关系的图形。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的供给等于货币的需求。由于货币的供给量由代表政府的中央银行控制,是外生变量。因此,货币市场的均衡只能通过调节对货币的需求来实现。
用m 代表实际货币供给量,则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
图形就是LM 曲线。其代数表达式为:
。当m 为一m=ky-hr可表示为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 与利率r 的关系。定量时,表示这一关系的
LM 曲线的斜率k/h取决于k 和h 的值。所以LM 曲线斜率的大小取决于以下两方面因素: (1)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系数k 。h 一定时,k 越大,LM 曲线的斜率越大,LM 曲线越陡峭。
(2)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h 。k 一定时,h 越大,LM 曲线的斜率越小,LM 曲线越平缓。
一般说来,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是比较稳定的,因此,LM 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当利率降得极低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变得无限大,因此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就成为一条水平线,从而LM 曲线也成为水平的。这一区域被称为凯恩斯区域。这时如果政府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因而货币政策是无效的。相对应的是,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得IS 曲线向右移动,收入水平在利率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提高,因而财政政策效果明显。
相反,当利率上升到很高水平时,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为零,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线。这时候如果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只会提高利率而不会增加收入。但如果此时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不但会降低利率,而且会提高收入水平。因此,这时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这一区域被称为古典区域。
古典区域与凯恩斯区域之间的LM 曲线是中间区域。这时LM 曲线的斜率为正值。
三、论述题
9. 说明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
,这一概念最先在芬·基德兰德(F.E.Kydland )与爱德华·普雷斯科特【答案】“时间不一致性’
(E.C.Prescott )于1977年合写的《宁要单一规则,不要相机抉择:最优计划的不一致性》一文中提出。简单地说就是,决策者(政府)开始实施一项最优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下一阶段会出现使决策者改变计划的动机,即今天的决策不再适合明天了,这就出现了时间的不一致性。特别地,有时决策者能够通过前后小一致把事情做得更好。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指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并不是一个针对自然的博弈,而是一个多方理性当事人参与的动态博弈。其中公众是具有理性预期的最优化者,同样,政府也是一个有目标和偏好的最优化者。于是,在; 时间,政府出台一个最优政策并被公众相信,在t+n期重新最优化时,政府会发现背弃原来的承诺或在原先宣布的政策上动点手脚对政府更有利。于是事先和事后的最优化之间存在了不一致,即动态时间不一致。由此,政府干预经济的相机抉择的政策由于时间不一致的存在而在实施过程中不一定会导致社会目标函数最人化。
10.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夕,即经济增长方式由过去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请运用经济增长理论,并结合我国经济增长的实际,论述加入教育投入和企业研发投资的必要性。
【答案】(1)新古典增长模型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理论,根据新古典增长理论得增长核算公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