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华大学园林植物综合之园林树木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离心秃裸

【答案】又称“离心光秃”,指在树体离心生长过程中,以离心方式出现的根系“自疏”和树冠的“自然打枝”现象。向根端方向出现衰亡,这种现象称为“自疏”。同样,地上部分,由于不断地离心生长,外围生长点增多,枝叶茂密,使内膛光照恶化。壮枝竞争养分的能力强;而内膛骨干枝上早年形成的侧生小枝,由于所处地位,得到的养分较少,长势较弱。侧生小枝起初有利积累养分,开花结实较早,但寿命短,逐年由骨干枝基部向枝端方向出现枯落,这种现象叫“自然打枝”。

2. 名木

【答案】“名木”指具有历史意义、文化科学意义或其他社会影响而闻名的树木,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其中,有的以姿态奇特,观赏价值极高而闻名,如黄山的“迎客松”;有的以历史

;有的以奇闻轶事而闻名,事件而闻名,如北京市景山公园内原崇祯皇帝上吊的槐树(现已无存)

如北京市孔庙的侧柏。

3. 独赏树

【答案】“独赏树”又称孤植树、孤赏树,主要表现树木的体形美,可以独立成为景物供观赏用的园林植物。通常均为体形高大雄伟或姿态奇异的树种,或花、果的观赏效果显著的树种。一般均为单株种植。

4. 定植

【答案】“定植”指从育苗的盆中移到它今后生长的大盆中。树苗在苗圃里生长1〜2年后移植到固定的地方,为植物植株生长提供更大的空间,有利于植物体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

5. 分层现象

【答案】“分层现象”指各地区各种不同植物群体,常形成不同的垂直结构“层次”的现象。主要依植物种的高矮及不同的生态要求而形成。“层次”少的,如荒漠地区的植物通常只有一层;“层次”多的,如热带雨林中常达六、七层以上。“层次”除了地上部的分层现象外,在地下部,各种植物的根系分布深度也是有着分层现象的。

6. 酸性土植物

【答案】“酸性土植物”指在呈或轻或重的酸性土壤上生长最好、最多的种类。土壤PH 值在

6.5以下。如杜鹃花、乌饭树、山茶、油茶、马尾松、石楠、油桐、吊钟花、马醉木、栀子花、大

多数棕榈科植物、红松、印度橡皮树等,种类极多。

7. 芽的潜伏力

【答案】“芽的潜伏力”指树木枝条基部芽或上部的某些副芽,在一般情况下不萌发而呈潜伏状态,当枝条受到某种刺激(上部或近旁受损,失去部分枝叶时)或冠外围枝处于衰弱时,能由潜伏芽发生新梢的能力,也称潜伏芽的寿命。芽的潜伏力强弱与树木地上部能否更新复壮以及营养条件的影响有关。

8. 园林

【答案】“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与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筑山、埋水、

叠石)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的环境。

二、简答题

9. 楠木属和润楠属有什么区别?

【答案】楠木属和润楠属的区别如下表

10.环境中温度因素有哪些变化?

【答案】温度这一生态因素,在自然环境中,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其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温度的空间变化:炜度、地形、海陆分布与海拔的变化造成气温变化。

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

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2)温度的时间变化:昼夜变化和季节性变化。

温度的季节性变化

地球上除南北回归线之间及极圈地区外,根据一年中温度因子的变化,可分为四季。四季的划分是根据每五天为一“候”的平均温度为标准。凡是每候的平均温度为

在以上的属夏季,在

温度的昼夜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中,在接近日出时有最低值,在时有最高值。一日中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日较差”或“气温昼夜变幅”。

受其他因子如地形、海拔、纬度等因子的综合影响。

的属于春、秋季,

以下的属于冬季。不同地区的四季长短是有差异的,其差异的大小

11.落叶树的物候期分几个时期?

【答案】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长期适应某种周期变化的环境,形成与之相应的形态和生理机能有规律变化的习性,即生物的生命活动能随气候变化而变化。人们可以通过其生命活动的动态变化来认识气候的变化,所以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为“物候期”。

由于温带地区的气候在一年中有明显的四季,所以,温带落叶树木的物候季相变化尤为明显。落叶树木的年周期可明显地分为生长期和休眠期。即从春季开始萌芽生长,至秋季落叶前为生长期;树木在落叶后,至翌年萌芽前,为适应冬季低温等不利的环境条件,处于休眠状态,为休眠期。在生长期和休眠期之间,又各有一个过渡期,即从生长转入休眠期和从休眠转入生长期。现将落叶树木物候的4个时期分述如下:

(1)休眠转入生长期

这一时期处于树木将要萌芽前,即自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C 以上起,到芽膨大待萌时止。树木休眠的解除,通常以芽的萌发作为形态标志,而生理活动则更早。树木由休眠转人生长,要求一定的温度、水分和营养物质。

(2)生长期

从树木萌芽生长至落叶,即包括整个生长季,这一时期在一年中所占的时间较长。在此期间,树木随季节变化,会发生极为明显的变化,如萌芽、抽枝展叶或开花、结实等,并形成许多新器官(如叶芽或花芽等)。萌芽常作为树木生长开始的标志;其实根的生长比萌芽要早。每种树木在生长期中,都按其固定的物候顺序通过一系列的生命活动。

(3)生长转人休眠期

秋季叶片自然脱落是树木进入休眠的重要标志。在正常落叶前,新梢必须经过组织成熟过程,才能顺利越冬。早在新梢开始自下而上加粗生长时,就逐渐开始木质化,并在组织内贮藏营养物质。新梢停长后这种积累过程继续加强,同时有利于花芽的分化和枝干的加粗等。结有果实的树木,在采、落成熟果后,养分积累更为突出,一直持续到落叶前。

(4)相对休眠期(自然休眠,被迫休眠)

秋季正常落叶到次春树体开始生长(通常以萌芽为准)为止是落叶树木的休眠期。局部的枝芽休眠出现则更早。在树木休眠期,短期内虽看不出有生长现象,但体内仍进行着各种生命活动,如呼吸、蒸腾、芽的分化、根的吸收、养分合成和转化等。这些活动只是进行得较微弱和缓慢而已,所以确切地说,休眠只是个相对概念。

12.比较木兰属、含笑属、木莲属和鹅掌楸属的主要特征。

【答案】木兰属、含笑属、木莲属和鹅掌楸属的主要特征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