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本土性社会工作
【答案】本土性社会工作指的是对某种助人模式(包括理念、过程和方法)的判断和认定,即指那些土生土长的、发挥着有效的助人功能的制度化的行动过程。那些生长于本土的,与其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以及文化传统相适应的有效的、制度化的助人模式可称为本土性社会工作。
2. 矫正社会工作
【答案】矫正社会工作,也称矫治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矫正体系中的运用。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保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包括以下四方面的涵义:
(1)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2)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一罪犯或违法人士提供的福利服务;
(3)矫正社会工作是司法矫正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
(4)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3. 复演理论
【答案】青少年研究的鼻祖霍尔认为个体发展包含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少年期四个阶段。这是人类祖先由原始社会进化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轨迹复演,个体成长的历程就是在“复演”人种进化的历程。青少年时期具有现代社会的特征,这里充满了不安与冲突,是人生的“风暴期”和“狂飘期”,同时,也是人的“再生期,’。复演论可以帮助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充分认识青少年期的过渡性,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协助。
4. 社会工作价值
【答案】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工作者基于社会公平、平等、和谐、公正的理想和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等而奉行的一套基本理念、态度及行为准则的总称。社会工作所奉行的价值与其他领域所奉行的价值以及社会一般价值既有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区别。
5. 家长作风
【答案】家长作风是与法律实践相关联的,但是社会工作干预亦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在社会
工作历史的特定的时期,家长作风一直是受到倡导的,并认为对于某些当事人,社会工作者应该扮演积极的家长角色或行为。后来,由于社会期待家长角色应由社会机构来扮演,因此,个别社会工作者的这种家长式的行为就受到了挑战。
家长作风涉及对另一个人自由的某种干预限制。狄沃金说:“说到家长作风,我基本上把它理解为是对一个人行动自由的干预。有人为之辩护,说这种干预对被干预者的福社、美德、幸福、需求、利益或价值是绝对有好处的”。
韦利提出评价家长作风的三个标准:
(1)对一个人自山选择生活计划的干预不应该严厉;
(2)干预包含着对那个计划中某些成分的偏爱与支持;
(3)计划中明显存在着由于当事人没能力决定其自己的目标因而必然会导致某种失败的理由。
不管怎样,即使在缺乏预见性、成熟等条件下,家长作风也不应该在社会工作中存在,因为它可能由于对标准的定义问题而导致工作者的放纵和对当人事的侵犯。
6. 专业成长
【答案】专业成长是指两方面:一是指由于社会发展变化,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认识案主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理论、服务案主的技巧与价值也不断发展; 二是指社会工作者不断追求自我完善,追求知、觉、行三方面的整合,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与实务能力,促进专业自我的成长。
7. 个别化
【答案】个别化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体现了传统的社会工作价值。它把每一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个别化原则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
个别化处理体现在方方面面:
①社会工作者要了解每一个当事人的特点,主要是心理特点,确定“这一个人,与“那一个人”的不同之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工作。
②在生活(包括饮食起居)、活动和学习方面也要有相应的措施。
③在起居上要尊重每一个人的隐私权,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个人保守其隐私的需要。
8. 自我心理学
【答案】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心理发展经过了八个阶段。在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上都存在“危机”,危机的解决标志着人生从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转折。顺利地渡过危机是一种积极的解决,反之是一种消极的解决。积极的解决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个人适应环境; 消极的解决则会削弱自我力量,阻碍个人适应环境。并且,前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会扩大后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可能性; 消极解决则相反,会缩小后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的可能性。
二、简答题
9. 医务社会上作健康干预的基本范围与优先介入领域是什么?
【答案】(1)健康照顾处境与医务社会工作介入领域
健康照顾处境是由健康照顾体系组成的医学哲学与医药文化、社会环境与制度安排、政策模式与医疗服务的总和。它是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具体场所,是社会工作实施健康干预的地方。
在水平结构上,个人健康“照顾过程”或发展阶段分为预防保健、临床医疗和康复服务三部分; 在纵向结构上,群体健康照顾分为个人和家庭、社区和组织、国家和社会健康政策三个层次。这些纵横交错的“发展阶段”和“干预层次”构成健康照顾处境,是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领域。
(2)预防医学、预防保健和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领域
预防医学是预防、保护和维护个人、群体健康的应用科学,其基本范围和主要内容是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和促进健康,基本特征是预防为主、防患未然。预防保健主要关注无疾病症状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适用范围广泛,覆盖所有人。
现代医学发展的普遍趋势是注重预防保健,由注重治疗疾病转变为更加注重预防疾病。这种发展趋势和社会共识为医务社会工作“提前”介入健康问题创造了条件。医务社会工作可以介入的健康领域广阔,如环境保护、食品营养、禁烟禁毒、健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提升健康意识等。
(3)临床医疗、医疗服务流程与医院社会工作介入领域
临床医疗是医护人员在医疗机构中对患病者进行的临床诊断、治疗活动。临床医疗的范围和内容主要表现为医院的服务流程,由门诊、住院、手术治疗到康复出院等。医院中的社会工作干预和社会服务是医务社会工作的最早起源地,也是传统和最主要的服务,对医院的门诊部、妇产科、儿科、内科、外科、传染科、结核科、中医科等业务科室均可介入。
(4)康复医学、康复服务与医务社会工作介入领域
康复医学是指以恢复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生活功能为目标的健康照顾服务。康复服务主要包括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社区康复。康复服务是医务社会工作介入的基本领域,特别是在疾病普遍化、非传染性慢性病成为主要疾病和社区照顾理念流行的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可以大有作为,患者也迫切需要医务社会工作。
(5)个人卫生、家庭健康与医务社会工作介入领域
个人卫生是指个人身心健康状态,家庭健康是指家庭环境与家庭成员身心健康。个人、家庭健康涉及生理、心理与社会因素,又涉及个人、家庭、社区、组织和宏观制度背景。这种状沉决定了个人、家庭健康照顾服务的多样性。个人、家庭健康照顾适用范围普遍,医务社会工作者应该做、可以做和能够做的空间广阔。
(6)社区健康和医务社会工作介入领域
社区健康是在地域社区范围内提供的健康照顾服务的总称。社区健康包括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促进、社区环境保护、职业病防治和社区公共健康,是健康照顾服务最多、最集中的领域。社区健康为医务社会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挥作用的空间,是新型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