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751法学基础理论之刑法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关于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露事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于日本遭受的巨大灾难,国际社会有法律义务给予援助
B. 如果其他国家自愿为日本提供救灾援助,为了日本人民的利益,日本政府不得拒绝
C. 如果核爆炸引发的泄露给某个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该国可以向日本求偿,日本不得以不可抗力为由拒绝赔偿
【答案】C
【解析】国家应当对其国际不法行为承担责任。如果国际不法行为是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则可以免除国家责任。但是如果不可抗力的发生时由于一个国家本身的行为所造成的,那么该国就不能援引不可抗力作为解除其不履行义务的非法性的理由。
2. 享有任意解除权的合同当事人是( )
A. 承揽合同中的定作人和承揽人
B. 运输合同中的托运人和承运人
C. 委托合同中的委托人和受托人
【答案】C
【解析】任意解除权是指不需一方的违约事实,当事人可以任意解除合同的权利。这主要是基于合同的特殊性质、双方的信赖关系以及不定期的合同而产生的。包括:承揽合同中定作人的任意解除权、货运合同中托运人的任意解除权、委托合同中双方的任意解除权、不定期租赁合同中双方的任意解除权等。
3. 唐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相犯者,各依( )。”
A. 法律论
B. 唐律论
C. 本俗法
【答案】C
【解析】唐代国际交往频繁,境内有大量的外国人。唐律对涉及外国人的案件,区分不同情况,决定所应适用的法律。相当于现代国际私法中的“准据法”。①“诸化外人同类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即同一国别的外国人之间发生侵犯时,以其国家的法律为准。②“异类相犯者,以法律沦”,不同国别的外国人,或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相侵犯时,适用中国法律。唐律的这一原则既给予外国法律以应有的尊重,又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
4. 对偷盗婴幼儿的行为以绑架罪论处,必须是行为人( )。
A. 导致该婴幼儿死亡
B. 出于出卖的目的
C. 以勒索财物为目的
【答案】C
【解析】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同时刑法还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亦构成本罪。
5. 从认识论的角度,法学通常划分为( )
A. 国内法学和国际法学
B. 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
C. 法学本科和法学边缘学科
【答案】B
【解析】从认识论的角度,将法学划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理论法学综合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应用法学主要研究国内法和国际法的结构和内容以及它们的制定、解释和适用。
6. 1803年美国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宪法意义在于,它开创了( )的先例。
A. 联邦法院审查州法律是否符合州宪法
B. 联邦法院审查州法律是否符合联邦宪法
C. 联邦法院审查联邦的法律是否符合联邦宪法
【答案】C
【解析】该案判决认为案中所援引的《1789年司法条例》第13款因违反联邦宪法而被无效,从此确立了美国最高法院有权解释宪法、裁定政府行为和国会立法行为是否违宪的制度,对美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7. 罚款和罚金( )。
A. 均属行政制裁
B. 前者属刑事制裁、后者属行政制裁
C. 前者属行政制裁、后者属刑事制裁
【答案】C
【解析】罚款,是行政处罚手段之一,是行政执法单位对违反行政法规的个人和单位给予的行政处罚。罚金,是刑法附加刑之一,是刑罚处罚的一种方式,属财产刑,其适用对象是触犯刑法的犯罪分子和犯罪法人。
8. 中国近代最早明确废除凌迟、袅首、戮尸等酷刑的法典是( )
A. 《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
B. 《大清现行刑律》
C. 《大清新刑律》
【答案】B
【解析】《大清现行刑律》,在体例上删除六部总目; 在刑制上将答、杖、徒、流、死以及发遣、充军等刑名,改为罚金、徒刑、流刑、遣刑和死刑五种。死刑只分斩绞两种,废除已奏请停用的凌迟、袅首和戮尸、刺字、缘坐等酷刑。
9. 以下关于普通的共同诉讼说法正确的是( )
A. 诉讼标的是共同的
B. 人民法院决定是否合并审理
C. 属于同一诉讼程序,归同一人民法院管辖
【答案】C
【解析】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属于同一种类,在诉讼过程中合并审理的一种诉讼形式。其特征为①原告或者被告一方为二人以上; ②共同诉讼人在同一诉讼程序中进行诉讼。
普通的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的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属于同一种类,当事人同意合并诉讼,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诉讼。其特征为: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 ②普通共同诉讼的诉讼标的属于同一种类; ③普通共同诉讼是一种可分之诉,各共同诉讼人的诉讼行为具有独立性。
10.依《物权法》规定,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权利人已经依法占有该动产的,物权发生效力的时间为( )
A. 法律行为生效之时
B. 权利人占有该动产之时
C. 义务人交付该动产之时
【答案】A
【解析】《物权法》第25条规定:“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权利人己经依法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法律行为生效时发生效力。”
二、简答题
11.简述刑法溯及力的概念及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的规定内容。
【答案】(1)溯及力的概念
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就是有溯及力; 如果不适用,就是没有溯及力。
(2)我国关于溯及力问题的规定
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采用了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即新法原则上没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认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