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论述题
1. 从改革和开放的实际出发,试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及其意义。
【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南、立足于中国国隋进行的伟大性创造。这个创造,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体现在制度上,就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的创立,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同答犷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崭新境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新认识,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最新的理论成果。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的形成,是经过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伟大成果。我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雄辩地证明了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是完全正确的。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深刻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和实践都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引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
胜利的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成为引领我们在社会主义大道上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伟大旗帜。
2. 试以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具体目标来分析促进经济增长与增加就业的互动关系。
【答案】我国宏观调控的具体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物价稳定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在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中,要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如此才能迅速增强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更好地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
充分就业目标意味着要保障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享有就业的机会。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一直存在。在当前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必须分流和妥善安置下岗人员,搞好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使就业率保持在较高的程度。促进经济增长与增加就业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水平,就要维护必要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增加就业的互动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经济增长来扩大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的增加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通常会对就业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近年来,我国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扩大就业。今后我国要继续不遗余力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扩大就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扩大就业会促进经济增长
就业岗位的增加有赖于经济发展,反过来,扩大就业也会促进经济增长。高失业率会使大量劳动力脱离社会生产过程,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也降低了经济的效率。只有当前的就业问题处理好了,才具有经济持续发展和增长的可能,才能将潜在的经济增长能力尽可能地发挥出来。
(3)经济增长并不自动导致就业最大化
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在总体上方向是一致的,但并不是经济增长的速度上去了,就业问题就一定会随之解决。因为就业不仅与经济发展速度、规模有关,也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有关。在一定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但由于高新技术产业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特点,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就没有劳动密集型产业明显。随着科学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各个行业,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单劳动的需求将越来越少。对于我国当前劳动者素质普遍不高,或缺乏技术性人才这一现状,结构性失业与经济的快速增长将同时存在。
(4)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充分就业可以实现良陛互动
扩大劳动力需求,缓解就业矛盾,有赖于较快的经济增长; 同样最大限度地减少失业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发展,并对GDP 的可持续增长起到积极的促推作用。这是因为:一是随着就业量的增加,劳动力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这可以提高整个工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能力,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一是就业量的增加,可提高全体劳动者的整体收入水平,进而使全社会的消费需求得以扩张,从而有效地促进全国GDP 的增长; 三是就业量的增加不仅能减少因失业而造成的贫困,而且
可通过抑制社会收入差距的拉大,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由此可见,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这“二者”之间互为条件、相得益彰,并确实可以实现良险互动。
(5)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充分就业良陛互动的基本路径
就业问题是民生问题。要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存与发展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就必须切实关注就业问题。
①在具体运作上高度重视经济增长与增加就业的互动关系。当前要着手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减员增效与扩大就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尤其要善于处理」般就业问题与特殊就业问题、长期就业矛盾与近期突出矛盾的关系,做到促进经济增长与化解就业风险彼此兼顾、二者并进、相得益彰。
②在宏观取向上调整发展思路,确立就业优先的经济增长战略。近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着严重的背离和错位问题。主要表现为:就业弹性相对较高的产业,如一般服务业、旅游业等未获得优先和应有的快速发展; 工业增长对就业吸纳的能力呈明显下降趋势。要扭转这一现状,一要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上确立就业优先的战略地位,并使我国则政政策、货币政策都能对就业形势的变化积极适时地作出反应; 二要使各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都能按照“就业最大化”原则去进行选择; 三要加大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尽量避免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过早出现“资本替代劳动”问题。
3. 试解释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两大部类产出各自的平衡关系如何才能成立。
【答案】(1)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两种类型。简单再生产是指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全部消费掉,使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而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将从工人身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不是全部消费掉,而将其中一部分作为新资本追加投入生产过程使生产在扩大了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要使社会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及其内部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要具体分析社会再生产的实现问题,必须分别从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方面来考虑。
(2)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两大部类产出的平衡关系
①基本实现条件:I (v+m)=Ⅱc 。即:第I 部类的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应等于第II 部类的不变资本。
该公式体现了两大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使简单再生产能够正常进行,第一部类为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同第一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以及第一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和第一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②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第一部类产出的实现条件:I (c+v+m)=Ic+IIc,即第工部类所生产的生产资料价值的总和,应该等于两个部类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
这一公式表明生产资料的生产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需求之间的关系。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第工部类的生产资料供给应该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