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808经济学基础之政治经济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哪些意义?

【答案】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作为经济分析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提供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提供经济建设的指南。如何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的新课题,对此需要由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出回答。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如下意义:

(1)学习政治经济学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认识

对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的说明,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某些现成结论,应该依据新的研究做出说明。新的认识、新的研究,要有正确的立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面对现代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个别结论可能己经过时,但其作为一种认识社会的科学体系并没有过时。它仍然可以为认识和研究现代资本主义提供科学的吐界观和方法论,成为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因此而得到新发展。

(2)学习政治经济学是对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的认识

在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我们在实践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要求时,就不能教条式地对待这些规定,而应该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现实条件来研究社会主义规定性。这就提出了对《资本论》有关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坚持和发展问题。发展,就是要仔细研究《资本论》作这些规定所需要的经济条件,在此基础上根据《资本论》的逻辑得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完全实现这些规定的要求的结论。坚持,就是要明确,马克思的这些规定仍然可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而根据马克思的思想方法,实现这些社会主义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创造实现这些规定性的经济条件,特别是依靠发展生产力创造实现其社会主义规定性的物质基础。

(3)学习政治经济学是寻求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提供的指导思想,不仅是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特征的论述,更为重要的是其一般经济理论。我国的经济体制在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商品货币理论、竞争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社会总产品实现条件理论、平均利润率规律理论、流通费用理论、地租理论、信用经济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等,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研究和经济实践都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2. 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案】(1)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改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与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根本不同,区别在于公有制经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中是否占据主体地位。

(2)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是:

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②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不平衡的,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

(3)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

②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③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④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基础,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4)对待非公有制经济,从过去的“有益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的提法,是改革实践的总结,是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上质的飞跃。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的经济成分在市场关系中相互联结,不可分割。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市场的主体,在竟争中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体现,而且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3.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目标和原则是什么?

【答案】(1)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目标

①变革现有的国际生产体系、国际贸易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让发展中国家以平等的地位参加国际分工; 要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降低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提高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价格和竞争能力; 要求为发展中国家解决货币与发展资金问题,增加技术的转让,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顺利进入世界市场。

②确保发展中国家能够有效地控制本国的资源,并享有限制和监督跨国公司行为的权利,取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限制性商业活动。

③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充分地、平等地参与国际经济事务的决策; 改组现有的国际机构; 加强联合国在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的作用。

(2)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原则

①各国在政治上互相尊重、共同协商,经济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安全上相互信任。

②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反对各种霸权形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合作竞争、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④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拥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

⑤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一切分歧或争端,通过多边、双边协调合作逐步解决彼此间的矛盾和问题。

⑥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和扩大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

(3)我国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中国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和热情推动者。建立国际新秩序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但最核心的问题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这是因为:其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正确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最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其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套完整的行为规范,比其他国际性、区域性的法律原则更全面、更合理,是国际社会能够普遍接受的行之有效的原则; 其三,它是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要求,是由多极化趋势和多样化世界的现实所决定的,是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针锋相对的,最能反映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最符合所有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其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现实证明了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际新秩序是完全可行的。

4.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答案】(1)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联系

①经济发展目标必须以经济增长为物质前提。在社会主义下,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社会和个人福利的增进以及居民实际生活质量的提高。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既不可能实现结构的优化,也不可能实现居民实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福利的增进。

②经济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结构和社会形态等的进步也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增长。

③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最为基本的一个方面内容。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的速度、增长的平稳程度和结果,而且还包括国民的平均生活质量,如教育水平、健康卫生标准等,以及整个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的总体进步。单纯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出现“只增长不发展”的现象,即只有经济量的增加而没有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2)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区别

①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 )的增加来测度。衡量经济发展比衡量经济增长困难得多。一般认为,经济发展的中心意义是社会和个人的福利的增进,因此表明经济发展至少应该包括五个方一面的指标:基本必需品的总消费量、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识字率、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