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辨析题

1. 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答案】该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只有反映了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如反映经济基础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属于思想上层建筑。不反映经济基础的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等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2. 唯心主义就是主张精神和理想的崇高作用。

【答案】该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唯心主义之所以称为唯心主义,并不是因为它推崇精神和理想的崇高地位,而是因为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中,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推崇精神和理想的崇高作用与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不是一回事,因此,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3. 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

【答案】该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是感性认识的感觉阶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的反映。是直接的感性经验。由于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局限性和特殊性,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些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视觉和听觉是感性认识,它们具有直接性、丰富性,但是它的缺点是直观性和表面性,不能深入、全面地反映事物,有待于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用科学态度加以分析,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该命题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与事实相混淆,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4.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答案】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具体分析如下:

上述观点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一个著名命题,具有一定的辩证法因素,有其合理性。因为这个命题说明了灾祸与幸福的相互依靠、相互包含、相互转化。

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学说认为,矛盾着的对立面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的双方都不会转化。

二、简答题

5. 阐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

【答案】(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①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a. 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 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b. 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矛盾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区分为对抗性的和非对抗性的。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关系:

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辩证统一的。二者之间存在区别,但又相互联系。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着差别和对立的具体的同一。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就谈不到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斗争性意味着矛盾的相互排斥,甲方对乙方的排斥,必然引起乙方对甲方的排斥。正是对立面的相互排斥使它们处于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同一是包含差异和斗争的同一,斗争是同一基础上的斗争。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如果对立面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不为某种联系所规定,它们彼此问也就不成其为对立面,因而斗争也就无从谈起。

总之,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对立是同一中的对立,必须在矛盾双方的对立中把握它们的同一,又在它们的同一中把握对立。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6. 怎样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答案】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而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之所以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是因为: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吃、穿、住、行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物质产品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

(2)物质生产生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核心内容,它构成其他社会生活,如社会的精神生活、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与实践等的基础,并推动后者的运动、发展。

(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中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状况及其变化,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必须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虽有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不能越出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的范围。

(4)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①生产力的发展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进步与否的最高标准或根本标准,是因为任何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多种目标,多种目标的实现,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社会的发展体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中,但集中地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

7. 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 它的两个特点是什么?

【答案】(1)辩证的否定观的含义

辩证的否定观是建立在对肯定和否定的辩证理解上的。辩证的否定是指这样一种否定,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我否定,实现自我运动、自我发展。

(2)辩证的否定观的两个特点

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标志着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由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它把新事物和旧事物联系起来; 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并在旧事物的母腹中生长起来,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是通过事物内在矛吸取、保留和改造旧

8. 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当代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其他要素。

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力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渗透在生产力的其他要素之中,它的变化必然引发其他要素的变化,从而引起生产力整体的变化,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当代科学技术己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

不同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有不同的突破口或生长点。在近代,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直接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纺织业、冶炼业的变革,以蒸汽为动力的工作机成为近代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随着知识和信息成为新的经济资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形成一个新的产业一一信息产业,而且也成为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突破口或生长点。

(3)当代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

如果说在蒸汽机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的是“加数效应”,电气化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的是“乘数效应”,那么,在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的就是“幂数效应’,,由科学技术革命所导致了的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9. 简述社会进步及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

【答案】作为哲学范畴的“社会进步”,是指社会合乎必然性的前进发展,是社会由旧的历史时代向新的历史时代的转变。它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合乎规律地前进运动。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社会进步的过程,既包括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也包括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的根本的标准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具体原因包括:

(1)生产力是全部社会历史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且它具有决定性。

(2)这个标准是客观的,科学的。

(3)这个标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

但如果从社会进步的“终极价值”来看,仅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显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