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华大学企业战略管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效能

【答案】效能是指在管理工作中做正确的事情。它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在进行战略决策时,要考虑哪些方案更符合企业目前所处的环境,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相对于大中型企业,具有单一经营业务的企业的能够影响企业效能的重大环境一般很少发生变化。但是,当影响效能的重大环境发生变化时,由于环境变化发展缓慢,企业需要形成某种战略,合理地处理所面临的内外部变化。从企业不同层次的战略的作用来看,公司战略和业务战略注重改进效能的问题。

2. 共同价值观

【答案】企业的共同价值观是指企业组织成员或群体成员分享着同一价值观念。这一概念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基本特征、行为方式和企业风格。共同价值观的概念首先由美国学者巴纳德提出。

3. 资源匹配检验

【答案】资源匹配检验是指企业为了更好地了解现有的资源是否能满足企业现在业务的需求,对自身资源力量的检验。资源匹配检验分为财务资源的匹配关系检验和管理资源的匹配关系检验。公司进行资源匹配检验,是因为在多元化的进程中,公司对资源和能力的补充状况也决定了它的竞争能力。公司多元化战略越是集中在将其资源和能力投入于新的业务上,就越需要建立足够的资源贮备,保证这些业务能够创建竞争优势。否则,公司的资源就会被分散,从而失去创建竞争优势的机会。

4. 资源的不可模仿性

【答案】资源的不可模仿性是竞争优势的来源,也是价值创造的核心。资源的不可模仿性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l )物理上独特的资源。有些资源是物质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是不可能被模仿的。

(2)具有路径依赖性的资源。指那些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获得的资源。

(3)具有因果含糊性的资源。指公司对有些资源的形成原因并不能给出清晰的解释。

(4)具有经济制约性的资源。指公司的竞争对手己经具有复制其资源的能力,但因市场空间有限不能与其竞争的情况。

5. 支持活动

【答案】支持活动是指用以支持主体活动,而且内部之间又相互支持的活动包括企业投入的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结构。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一种

支持活动既支持整个价值链的活动,义分别与每项具体的主体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的基础结构活动是支持整个价值链的运行,不分别与每项主体发生直接的关系。与主体活动一样,每一种支持活动又可依行业不同进一步细分成若干项独具特色的活动。其中,采购管理是指采购企业所需要的投入品的职能,而不是指被采购的投入品的本身; 技术开发是指可以改进企业产品和工序的一系列技术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职工的招聘、雇用、培训、提拔、激励和退休等各项管理活动; 基础结构是指企业的组织结构、控制系统以及文化等活动。

6. 国际战略

【答案】国际战略是指公司将具有价值的产品与技能转移到国外市场,以创造价值的举措。大部分公司采用国际战略,是将其在母国所开发出的具有差别化产品转移到海外市场,从而创造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多把产品开发的职能留在本国,而在东道国建立制造和营销职能。在大多数的国际化公司中,公司总部一般严格地控制产品与市场战略的决策权。该战略适用于公司的核心能力在国外市场上拥有竞争优势,而且在该市场上降低成本的压力较小的情况,但不适于当地市场要求能够根据当地的情况提供产品与服务的情况。该战略的缺点是:由于公司在国外各个生产基地都有厂房设备,形成重复建设,加大了经营成本。

7. 进入障碍

【答案】进入障碍是指阻碍潜在的进入者或新的进入者进入某个行业,并对该行业构成威胁的因素。可以构成行业的进入障碍的主要因素有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资金的需求、转换成本、分销渠道、原材料与技术优势、政府政策等。

8. 特许经营

【答案】特许经营是指企业卖给被特许经营企业以有限的权利,可以使用企业的商标品牌等资产,而收取一次性付清的费用和被特许经营企业的一部分利润。同时,被特许经营的企业要严格遵守许可方的经营规定的经营方式。特许经营主要是服务业追求的战略。在特许经营中,特许者不需要承担开发的成本和打开国外市场的风险,但要下大气力抓好质量控制。

二、思考题

9. 效能与效率在企业战略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答案】效能,是指在管理工作中做正确的事情。效率,是指在管理工作中正确地做事情。在管理实践中,企业要正确处理战略与效能和效率的关系。效能与效率在企业战略中的作用的区别具体如下:

(1)战略调整的角度相对于大中型企业,具有单一经营业务的企业的能够影响企业效能的重大环境一般很少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无须关注效能,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效率问题上,更多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当影响效能的重大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要关注效能,即做正确的事情,而把效率放在较为次要的位置。

(2)战略层次的角度

从企业不同层次的战略的作用来看,公司战略和业务战略注重改进效能的问题,即做正确的事情,而职能战略则注重改进效率的问题,即正确地做事。

10.为什么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再造?

【答案】企业文化的再造,是指企业审时度势,根据一定的设计原理,设计出符合企业环境与经济形势的基本文化。企业文化再造的动因分为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具体如下:(1)内部动因

①资产重组。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进行资产重组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企业在资产重组后进行企业文化的再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融合、再造企业文化是企业能否迅速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②企业改组。

a. 企业制度的改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在的一种自然的、向上的精神力量迫使企业必须有一种与其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制度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制度文化发生变更时,企业文化也必然要做相应的调整,当这种调整仍然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时,就需要对企业原有的文化进行重新建设,重新设计。

b. 企业人事的改组。在这种情况下,会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规章制度、新的经营模式、新的战略目标的出现。为了使企业能够在新领导之下形成新的机制,表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对企业文化进行再造就显得十分必要。

③股票上市。企业从开始进行内部股份制的改造,到最后上市的过程正是企业脱胎换骨的蜕变,同时进行企业文化的再造,既可行,又有必要,可以为企业股票上市、赢得金融市场的更大回报打下坚实的基础。

④经营理念。随着企业机制、企业经营体制、企业人事制度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必定会带来企业经营理念的变革,要求企业要调整原有的经营理念,通过企业文化的再造,再创新机。

⑤危机事件。是指企业在自身运作中所发生的具有破坏性影响、造成企业形象受损的事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文化的再造可以使企业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活动、全新的视觉识别系统树立企业的新形象,振奋精神、重整旗鼓,尽快地扭转不利的局面。

(2)外部动因

①推出新产品。产品的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基础。产品创新与企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新产品开发、推出的过程,也是企业调整、重塑文化的契机,可以使企业原有的文化内涵更加饱满和丰富; 良好的企业文化又为企业新产品的开发、推出创造了积极的文化氛围,是新产品开发和推出的基点。

②市场定位战略。企业文化非常有助于市场定位战略的实施。

③多元化经营战略。企业向多元化发展要求企业在战略结构、对外传播、文化形象等方面予以重新考虑。为此,企业有必要通过全新的企业文化来树立全新的企业形象,通过企业文化的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