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共吉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71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中共吉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71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2

2017年中共吉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71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14

2017年中共吉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71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三).. 26

2017年中共吉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71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四).. 36

2017年中共吉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71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五).. 50

一、简答题

1. 如何区别新事物和旧事物?

【答案】(1)新事物和旧事物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2)区别新事物和旧事物

①不能根据它在时间上出现的先后,新事物是新产生的,但新产生的不一定是新事物。

②不能根据它的形式是否新奇,是否具有新特点,形式新奇和具有新特点的事物,未必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一定是新事物。

③不能根据它的力量是否强大、是否完善,因为新事物在刚产生时,往往是弱小的、不完善的,由弱小到强大、由不完善到较完善,需要经过一个发展过程。

总之,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必须从本质上把握,不能仅从表面上看。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2. 如何正确把握质与量的关系?

【答案】(1)质

质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一定的质。事物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

(2)量

量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3)质与量的关系

①区分事物的质是认识事物的开始,是认识量的前提; 由质进到量,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在科学研究中,确定事物及其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作定性研究; 对事物进行数量分析,称作定量研究。定性是定量的基础,定量是定性的精确化。人们只有在认识质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把握事物的量,才能获得对事物较为清晰的认识,才能对实践进行较具体的指导。

②质和量是事物两种不同的规定性,一方面,质是量的基础,世界上没有无质之量,量总是一定质的量,质还规定着量的活动范围。另一方面,质总是一定量的质。二者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没有一定的量,也就没有质,量制约着质。这种质与量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充分体现在“度,,中。

3. 交往有何社会作用?

【答案】交往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和活动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1)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是由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的,是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的有机结合而产生的总体能力,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合理结合和最任功能的发挥,与交往密切相关。

(2)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

生产关系是社会制度的基础,它是由物质生产领域中的交往活动产生的。其他的社会关系,如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也是由相应的领域中的人们的交往活动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是各种社会关系产生、发展、变革、改善的重要动力和源泉。

(3)交往是科学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某一个地方创造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

(4)交往有利于人自身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在交往中,每个人都可以用别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充实自己,使自身得到发展。

实践证明,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各方面进行广泛交往,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4. 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是错误的,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但错误的历史唯心主义为什么会产生并占据一定的历史地位?

【答案】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即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是错误的。但是产生历史唯心主义也有其合理的根源。

(1)阶级根源

对社会历史的解释,直接同各阶级的利益有关。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分离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而且剥削者总是垄断脑力劳动的特权,被剥削阶级则被迫从事物质生产劳动。所以,剥削阶级必然夸大脑力劳动的作用,夸大个别人物的聪明才智的作用,贬低物质生产活动的作用,贬低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劳动群众的作用。

(2)社会根源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历史唯心主义之所以能独占统治地位,还因为生产力水平低,生产规模狭小,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缓慢,因而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看不到物质生产及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3)认识论根源

由于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而英雄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又的确

比一般的个人要大得多,突出得多。所以,如果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只停留在人们的思想动机上,特别是只着眼于少数英雄人物的思想动机上,就会片面夸大他们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把它看作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于是得出英雄创造历史的结论。

总之,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5. 请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

(1)从研究对象来讲,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2)从内容上讲,它是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内的完整的学科体系;

(3)从阶级属性和功能来讲,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4)从本质特征上讲,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科学学说。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我们正在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6. 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案】共产主义社会之所以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它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2)消灭了私有制,建立了公有制,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3)彻底消灭了人对人的剥削、压迫和统治关系,消灭了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

(4)消灭了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使人们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在生产领域和一切社会生活领域实现完全平等。

(5)全体社会成员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提高,全民教育普及并不断提高,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普遍地树立起来。

总之,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共产主义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实践之中,并通过社会实践在实现。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不再成为谋生的手段,而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每个人都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

7. 简述马克思《莱茵报》时期苦恼的“疑问”及在其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影响。

【答案】马克思在《莱恩报》时期最苦恼的就是形而上学和现实世界的关系以及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问题。该问题对其思想发展历程的影响如下:

(1)辩证唯心主义

早年马克思深受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他认为只要有一套正确的理论就能使得人类向前发展。马克思在这时期在哲学上的基本倾向属于辩证唯心主义。

(2)转向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