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研究院802经济学综合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泡沫经济
【答案】泡沫经济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以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为特征的经济现象,表现为金融资产的变动脱离丁实体经济,其实质是与经济基础条件相背离的资产价格膨胀。泡沫经济产生的重要前提是货币经济。在货币经济中,任何一件物品或资产的名义价格都有可能超过其实际市场价值。资产的名义价格超过实际价值的部分,称为“经济泡沫”或“资产泡沫”。这里所说的资产,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股票、债券、房地产、土地,以及具有收藏价值的绘画、珠宝首饰、古董,甚至名贵花卉等。在近现代资本市场上,最大量买卖的上市资产集中在股票和房地产上。资产价格膨胀特别表现在股票和房地产等金融资产上,所以经济泡沫或资产泡沫又被称为“金融泡沫”。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市场经济中的非理性行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和错误的宏观经济政策等。泡沫经济属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防止泡沫经济的措施包括:第一,建立完善的市场制度和信用关系; 第二,培育理性的市场主体; 第三,建立严格的虚拟经济发展法规和政策。
2. 具体劳动
【答案】具体劳动是指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在劳动目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操作方法、劳动成果上都各不相同。这种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称为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的种类和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需要的改变相应地发生变化。具体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只有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才能创造出使用价值来。具体劳动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条件。
3. 资本有机构成
【答案】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构成可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方面考察。就物质形式来说,生产资料的数量同使用它们所需的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就是资本技术构成。它反映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就价值形式来说,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就是资本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两者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故称资本有机构成。在不同部门、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资本有机构成是不相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愈高,则不变资本的比重愈大,可变资本的比重愈小,从而对雇佣劳动的需要就相对减少,并导致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4. 价值形式
【答案】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价值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马克思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考察,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指出货币的出现和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一经产生,商品内部的矛盾就转化为商品与商品、商品与货币的矛盾。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二、简答题
5. 简要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条件。
【答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和客观要求的。其确立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不是唯一的经济成分,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但为了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为了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与这种状况相适应,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相适应,才能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反之对生产力发展就会起阻碍作用。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我国公有制经济只能在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小能成为社会经济的唯一形式,这就需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即在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促进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己是我国现实经济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实践证明,这种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由此形成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继续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做到:毫小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6. 结合中国实际,你认为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制度创新?
【答案】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制后的企业,能否体现出现代公司制的基本特点并有效发挥这种企业制度的功能,关键是能否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从一般意义上讲,要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需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这些安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健全的行之有效的法规体系,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对于规范公司运作机制,保护投资者及相关者的权益、约束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形成股东可以“用脚投票”的健全的股票市场,资本市场的功能不仅表现在公司筹资和股票转让方面,而且还可以起到约束管理层的作用;
(3)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的作用。经理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可以促使管理者在经营中以股东利益为重,否则,将存在被其他的职业经理人替代的可能;
(4)有效的激励机制。设计有效的长期激励计划,使经营管理者的收益与股东的收益密切相关,让经营者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能够促进股东的收益;
(5)健全的严格的财务及其相关信息的披露制度,通过规范的财务制度及信息披露制度。防止内部人暗箱操作,鲸吞股东权益。
我国的国有企业,在通过改制向现代公司制度转轨过程中,本身在股权结构上就具有鲜明的特点。例如,国有股和大多最终属于国有产权的法人股,在经过改制后的公司中占有绝对比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由此导致的低效率、甚至负效率,这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结构过程中面对的焦点问题之一。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一是要加强一般性的基本制度建设,包括:
①建立健全与公司制度相关的法规体系,尤其是要严格执法;
②规范证券市场,强化证券市场的监督和约束功能;
③形成竞争性的职业经理市场,强化经理人市场的约束功能;
④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另外,更重要的是,在合理有效地借鉴具有典型意义国家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切实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制度创新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并行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企业制度。
7. 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新挑战?
【答案】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本流动的冲击。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需要引进外资,同时又要避免本国资金的外流,才能保证经济增长的资金供给。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资金流出的可能性加大,资本的过度流入也会造成对外国资本的过度依赖。一旦因某种因素出现外资大规模撤出,就会给国内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
(2)冲击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在当今世界高附加值产品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比重迅速提高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出口会因产品市场价格下降而遭受损失。而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对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的冲击和占领,又使得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更加困难。
(3)降低国内政策的有效性。经济全球化是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制定的国际经济规则和贸易制度下展开的,在加入这一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由于国力不强,干预经济的能力有限,其主权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