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801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经济制度
【答案】经济制度是指由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并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以及由其决定的产品分配制度,构成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制度可有以下几个层次和几个方面的含义:
(1)社会经济制度,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组织形式、权益规定、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性质所决定的。人类社会共有五种社会经济制度,即原始社会经济制度、奴隶社会经济制度、封建社会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制度。
(2)基本经济制度,指一个社会中生产关系的主要的组织形式、权益规定、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
(3)经济制度亦可指生产关系的具体存在与实现形式,即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的组织形式、权益规定、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
(4)经济制度还可指在一定的经济活动范围内或一定的经济组织内所规定或形成的种种管理规则和行为规范。
2. 共同市场
【答案】共同市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不仅实现自由贸易,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共同市场的特点是: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商品的自由流动,还实现了生产要素和服务的自由流动。服务的自由贸易意味着成员国之间在相互提供通讯、咨询、运输、信息、金融和其他服务方面实现自由贸易,没有人为的限制; 资本的自由流动意味着成员国内的各企业的资本可以在共同体内部自由流入和流出;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意味着成员国的公民可以在共同体内的任何国家自由寻找工作。为实现这些自由流动,各成员国之间要实现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的间接税制度,并且协调各成员国之间同一产品的征税率,协调金融市场管理的法规,以及相互承认成员国学历。
3. 资本主义人口规律
【答案】资本主义人口规律是指,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资本总额中不变资本部分日益增多,可变资本相对减少,从而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日益相对减少,但劳动力的供给却随着资本积累和机器的使用而绝对增加,其结果必然不断地产生出超过资本增殖所需要的相对过剩人口,即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产业后备
军。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条件。资本主义人口规律产生的客观基础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口现象以及人口与社会经济等关系的本质联系。
4. 计件工资
【答案】计件工资是按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而支付的工资。计件工资以计时工资为基础:计件工资单位价格=一日计时工资额/一日生产的产品数。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本质上都是一样,都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计件工资是资本家“克扣工资和进行资本主义欺诈的最丰富的源泉”。
5. 剩余劳动
【答案】剩余劳动是指劳动者生产自己和家属生活必需品的必要劳动以外的劳动。剩余劳动的物化形态是剩余产品。剩余劳动的出现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当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才会出现剩余劳动。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存在剩余劳动,这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展的物质基础。剩余劳动的占有状况体现了各种社会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剩余价值体现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创造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表现为剩余价值。
6. 流通资本
【答案】流通资本是指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作用的资本,包括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两种形式。流通资本是与生产资本相对立的资本形式,而流动资本则是生产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流通资本的职能是为资本的生产阶段准备条件,并使预付资本得以收回,剩余价值得到实现。它本身不产生剩余价值。
7. 生产关系
【答案】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和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就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从根本方面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是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生产关系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方面:
(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2)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3)完全以它们为转移的产品分配形式。社会生产包括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它的社会形式。
8.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答案】(1)私人劳动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由于每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生产资料的私有者,生产商品的劳动是他们私人的事情,生产于什么,生产多少,都由他们自己决定,劳动成果也归他们自己所有,经营的盈亏也由他们自己负责,所以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的性质。
(2)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社会性质。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商品生产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提供给社会的,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因而他们的劳动又都具有社会的性质。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关系:分散的单个商品生产者并不知道他生产的产品是否能够满足社会需要,不知道他的私人劳动是否能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这一矛盾只能通过商品的交换来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各种矛盾,如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的基础,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二、简答题
9. 通过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进行的国际经济调节
(1)国际经济调节的形式
①初级形式主要是通过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进行的调节;
②高级形式是若干国家结成的经济一体化集团内部进行的对国民经济若干领域的国际经济调节。
(2)通过国际组织进行的国际经济调节
①第一种类型,是通过发达国家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广泛性的专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的某个领域的国际经济组织进行的调节。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WTO )。
②第二种类型,是范围较狭窄的主要由发达国家参加的、但协调面较广的国际经济组织。创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有24个成员国(除土耳其等个别国家外均属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ECD )是这一类型的代表。
(3)通过国际会议或会谈进行的经济调节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为协调经济关系和经济政策而举行的西方八国(美、英、法、德、日、意、加、俄)的定期首脑会谈。
【答案】
10.生产资本全球化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生产资本全球化通常主要指以获取控制权而谋利为目的的对外直接投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以下特点:
(1)发达国家之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已占世界直接投资的绝大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70%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发达国家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运动表现为单向流动。战后,对外直接投资则主要流向发达国家,到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吸收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