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解放区文学诞生于血与火的年代,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独特存在;解放区文学思潮是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连接的重要枢纽所在,它对文学大众化倡导的影响不止一代,值得我们从多方面、多层次予以关注和探讨。
20世纪40年代初,鉴于抗战形势和解放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鉴于延安文艺界复杂的情况,毛泽东高屋建瓴地从一个政治领导者的角度构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理论,提出了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工作方针。
《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王贵与李香香》和《漳河水》等四个作品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了知识分子对意识形态话语的认同,并以此引导着欣赏者、传播者的情绪并使这些工农兵接受者也达成了对意识形态话语的认同,使这种话语的合理性得以顺利确立。
《白毛女》开创了集体智慧型文艺创作的组织化、计划化的先河,文革中样板戏的生产讲究领导、专业人员和群众的三结合,可以说与《白毛女》的创作启示不无关系。《小二黑结婚》直接影响了赵树理方向的确立,成为当时全国文艺工作者学习的目标。《王贵与李香香》和《漳河水》则掀起了此后几十年中诗人向民间采风的热潮。
这三种文学创作方式的出现鲜明地体现了解放区文学政治与农民审美相结合的特色,成就了一代文学作品经典,也影响了众多后来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第一章着重论述解放区文学的背景,第二、第三、第四章分别对《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王贵与李香香》和《漳河水》等四个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它们所代表开创的文学创作类型进行探讨。第五章对四个作品及其代表的三种文学创作模式进行研究,并指出其对于后来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