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826汉语言文学综合二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1830年,雨果的剧作《欧那尼》上演,引发了法国文艺界的一场大战,争斗双方的文艺派别倾向分别是______。

【答案】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解析】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斗争,即著名的“长发对秃头”的战斗,最后浪漫主义获得了胜利,结束了古典主义戏剧在法国剧坛的统治地位。

2. “奥勃洛摩夫性格”之说源于俄国小说家______的小说《奥勃洛摩夫》。

【答案】冈察洛夫

【解析】《奥勃洛摩夫》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伊凡·亚历山大洛维奇·冈察洛夫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对腐朽没落的地主奥勃洛摩夫一生的叙述,客观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40至60年代俄罗斯的现实生活,鲜明地揭示了当时俄罗斯社会的腐朽与黑暗,预示了农奴制必将走向灭亡,成为了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最强音。

3. ______的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答案】斯丹达尔

【解析】斯丹达尔是19世纪中期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法国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在《意大利绘画史》中,最先提出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主张。在著名的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中,提出了艺术必须适应时代潮流。《拉辛与莎士比亚》因此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二、名词解释

4. 托尔斯泰主义

【答案】托尔斯泰主义是托尔斯泰宗教思想和宗教观的代名词。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也是托尔斯泰主义最深刻的形象体现。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忏悔和灵魂自救是托尔斯泰主义“到的自我完善”的体现。

5. 《抒情歌谣集》

【答案】《抒情歌谣集》是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的诗歌合集。但其中柯勒律的诗仅有三首。这部问世之初遭到苛评的诗集开创了一代诗风,成为英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诗歌领域里的一座里程碑。它摆脱了多数18世纪诗人所悟守的简洁、典雅、机智、明晰等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 在形式上摒弃了在蒲柏手里达到登峰造极地步并垄断了当时诗坛的英雄双韵体; 在内容上则以平民百姓日常使用的语言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和处身于大自然中的人们的生活,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和沉思,开创了探索和发掘人的内心世界的现代诗风。

6. 超现实主义

【答案】超现实主义是资产阶级艺术派别之一。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超现实。它源于达达主义,最先兴起于法国,之后逐步发展到世界各地。超现实主义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对视觉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其主要特征,是以“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

7. 《摩诃婆罗多》

【答案】《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古代梵语叙事诗,意译为“伟大的婆罗多王后裔”。其主要内容是叙述婆罗多族的两个后裔居楼族和般度族间大战的故事。《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现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诗的基础上编订加工而成,其中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人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有宗教哲学以及法典性质的著作。有10万“颂”,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规模宏大、内容庞杂。印度现代学者认为《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的民族史诗,内含印度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堪称“印度的灵魂”。

8. 马查多·德·阿西斯

【答案】马查多·德·阿西斯是巴西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被同时代人称为“首屈一指”和“独一无二”的作家。时至今日,巴西文坛几乎一致公认他是有史以来巴西“历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在巴西文学界享有独尊的地位。马查多·德·阿西斯的代表作有《金卡斯·博尔巴》、《布拉斯·库巴斯的死后回忆》和《堂卡斯穆罗》,它们被巴西文学界称为“不朽的三部曲”。

9. 《卡拉玛佐夫兄弟》

【答案】《卡拉玛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包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

而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悲剧主题,体现了高超艺术手法。

三、简答题

10.试析马克·吐温儿童题材小说的特点。

【答案】马克·吐温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三部儿童小说包括《汤姆·索亚历险记》、《王子与贫儿》、《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这些小说虽然以儿童生活为主要描写内容,但描绘了广泛的社会生活图景,表达了民主自由的主题,批判了庸俗做作的社会习气、僵化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虚假的民主制度,以及黑人遭受的不公平对待。

马克·吐温儿童题材小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者把现实主义的精雕镂刻与浪漫主义的热烈抒情结合在一起,把人物心理的真实描写和幽默风趣的夸张融为一体。如在《哈克贝利. 芬历险记》中在描写密西西北河岸一带城乡的贫困景象与丑恶现象时,马克。吐温采用的是现实主义的手法; 在描写哈克和吉姆对自由向往的心境与密西西比河上的优美风景时,则采用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式的抒情笔调。

(2)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手法,以孩子般的视觉与口吻观察社会、叙述现实,形式活泼,感情真切。如哈克作为一个十二万岁的少年,以他生动活泼而又纯真朴实的口吻,天真无邪的孩子的视角,来叙述他对现实的判断、对生活的理解,使小说更显真实、生动,又不失幽默和诙谐。

(3)人物形象的塑造鲜明生动。作者细腻生动地展示了哈克与吉姆的心理特征,揭示了哈克的内心矛盾。

(4)情节生动曲折,结构富有个性,作者以感情来支配整个叙事,并且以密西西比河来串联历险故事,使叙事结构严谨而不显得散漫。

(5)小说语言流畅、准确,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大量采用了美国南方方言、黑人俚语,显得生动、朴实、平凡,而且具有浓郁的美国特色。

11.举例说明为什么中世纪文学(史诗、寓言、骑士文学)是多种文明与文化融合的产物?

【答案】欧洲中世纪文学之所以是欧洲多种文明与文化相融合的产物,主要是因为:

(1)欧洲中世纪文学是多民族融合的产物

①体现在众多蛮族部落各自文化的融合上在罗马帝国的北方,很早就有蛮族部落形成,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克尔特人、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他们各自的生活状况和习俗,实际上形成的是各自不同的文化种群。而后,从公元1世纪末到公元3世纪,日耳曼各部落又开始结成不同的联盟,如东哥特、西哥特、汪达尔、法兰克、盎格鲁一撒克逊、伦巴德等。这种古代蛮族文化的融合,实际上催生着整体性欧洲文化的形成。例如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等民族史诗。

②体现在古代希腊罗马的先进文化与蛮族落后文化的融合上例如在中世纪漫长的历史时期,有些封建统治者和教会人士常常就利用古代文化遗产宣传其思想,利用古代天文知识编撰教会历书,利用民间音乐伴唱圣诗; 有些人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典故和材料加以改造,用拉丁文将其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