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统计分析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答案】定量分析是教育研究中另一个基本的分析方法。它赋予研究对象一种纯形式化的符号以反映事物的特征。分析的对象是具有数量关系的资料,包括数字、文字、图形或声音等,而方法则主要是数学分析的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如下:
(1)对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类,掌握数据分布形态和特征
现象的同质性是研究现象数量关系的前提。按不同的标志进行统计分组,突出统计对象的本质特征,保持组内的同质性和组问的差异性。以此为基础,通过计算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看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典型特征;通过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等差异量,判断统计数据离散程度;用标准分数分析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用参数相关(包括适用于正态分布的双列变量的积差相关和适用于等级变量和非正态分布的变量相关分析的等级相关)处理两个区间变量的关系;用回归分析解释和预测自变量的变化。
(2)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通过统计检验,解释和鉴别研究的结果
统计检验方法分为参数统计检验和非参数统计检验。常用的统计检验方法有:
①z 检验(应用于大样本,用正态分布理论来推论差异发生的概率,从而判断两个平均的差异是否显著)。
②t 检验(比较两个平均数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差数是真的差值而不是偶然差数的概率,适用于小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③方差分析(用于评估同时比较几个平均数,可以指出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效益,准确地确定犯第,类错误的概率)。
2④x 检验,适用于计数资料,将实验结果与某些理论假设上期待的结果进行比较。
(3)通过总体参数的估计,从局部去推断总体的情况。
教育研究中如何根据所抽取的样本统计量去估计总体的参数,并使这种估计尽可能客观和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这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必须正确掌握总体参数估计的统计分析方法。
总体参数估计分为两种,一种是点估计,这是在不知道总体参数时,用一个特定的值(统计量)如样本的平均数、样本的方差等作为总体的参数估计。使用这种方法时估计量必须具备无偏性、一致性、有效性和充分性等条件。另一种是区间估计,用数轴上的一段距离来表示总体参数可能落入的范围,是用一个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
(4)应用教育统计作为控制变量的手段,帮助教育研究者进行科学的抽样、分组以及因素分析,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水平。因素分析是从众多相关变量中概括和推论出起决定作用的基本因素,以揭示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统计分析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充分应用涵盖了教育研究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因此,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可以根据研究主体和客体的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相对应的处理研究方式。
教育现象多为不确定的变量,人作为教育研究的主要对象,正是一个由量到质的渐变过程,概念划分具有不确定性,边界模糊。如好学生与差学生,能力很强与能力很弱,特别是教育包含有多方面的相互联系的因素,正是内涵的复杂性带来了简单类属的模糊性。事实证明,系统越复杂,因素越多,模糊性就越大。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应树立这样的观念:借用模糊数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不是降低了研究的严格性,而是用更严格的方法保持研究的严格性,使我们更接近研究对象的客观实际。
(2)模糊数学所提供的分析方法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处理的对象是类属边界和性态不明确的教育现象,基础是模糊集合论。模糊集合论扩展了经典集合的概念,对于论域u 上的一个模糊子集A ,不是简单地指明各个因素的归属,而是对u 中每一因素“指明以多大的程度隶属于它。因此隶属度是模糊数学所要量化处理的对象,要正确地构造隶属函数,使之合理和切合实际。
近年来一些学者结合教育研究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对不确定事物之间的界限使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类)、模糊决策、模糊综合评判等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教育研究中仅是一个起步,理论上的可行如何转化为实际操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如综合评判指标建立的基本原则,如何保持指标体系整体的完备性、内部的独立性、各指标的可测性和
可比性,模糊集合、模糊逻辑和隶属函数在教育研究中如何具体运用,能否建立模糊模型,等等。
总之,应用现代数学方法研究教育问题. 处理分析数据资料,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要防止误用和滥用,关键在于要遵循教育科学本身的规律和特点。
2. 简述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
【答案】教育研究的问题从产生和发现的渠道或途径来说都很广的,大致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这就是当前社会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教育事业发展中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要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地研究它所涉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教育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2)学科建设中需要的问题,这往往是从教育理论发展方面提出的课题。不仅要揭示已有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而且要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不仅包括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而且包括对已有教育理论传统观念和结论的批判怀疑,以及学术争论中提出的问
题。
(3)研究者在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中反应出来的种种矛盾。一方
面要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内在规律性;二是从争论中发现问题。
(4)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这是大中小学教师提出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5)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找问题,这就是指交叉学科间的空白领域。在现代科学大综合发展的趋势下,各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涌现出大量的值得开拓的新问题。
(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课题,包括对世界教育科学发展潮流及趋势的分析以及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既有对某学派理论的系统研究,也有对西方课程理论、伦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等不同观点及研究方法的评价分析。同时还可以从国家领导机关制定的课题指南或规划中选题。
综合以上,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涉及到了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选题过程中,在掌握基本的选题原则以及选题来源范围的基础上,应该更多的联系社会实际,只有这样,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才会更有意义,更加能够促进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做出实际的贡献。
3. 简述编制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应注意的要求及应如何建立教育实验评价指标体系。
【答案】编制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应注意的基本要求是:
(1)一致性,即评价指标体系须与总体目标一致。
(2)独立性,指所确定的评价指标应具相对独立性,外延不交叉。
(3)可测性,指标应当具体,用可操作化语言表达,并可以进行测量或观察。
(4)可行性,即可用、有效性高。
建立教育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主要表现在:
(1)要对教育实验目标进行科学分析
(2)要了解编制教育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程序
(3)在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要用质和量的方法对每项指标及其指标体系的构成结构进行检验。在综合分析时,既要考虑指标系统的因素构成,又要考虑指标系统各因素的关系程度。
(4)要使评价指标有个性特点。
4. 简述教育的发展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间的相互关系。
【答案】教育的发展与教育研究方法发展间的相互关系,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教育家们在他们的教育理论中蕴含着相应的方法论。每一种教育研究活动都不能离开一定教育理论指导,已有的教育理论不仅提供认识的逻辑范畴和方法,而且还为教育研究活动提供思维的准则和框架,制约着认识和研究的水平和方式。它不仅决定着研究的起点,而且决定着经验材料的思维加工水平和形式。从历史和现实中我们看到,同样的事实材料,在不同的理论指导下得到不同的抽象概括而形成不同的结论。当前,我国要深化教育改革,首要的关键问题是端正教育思想,确定现代教育观念。
(2)通过不同教育观点、教育体系间的争辩、互补、包容、深化和扩展,在促进教育科学发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