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明末清初之际,社会动荡不安,佛教弊端种种,僧团律仪荡然无存,僧众混杂,僧人素质低下。彼时重整佛教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僧团建设,严格依律修行。面对此种境况,明末高僧智旭一生三阅律藏,刻苦钻研律学经典和前人著述,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律学思想,且推陈出新,为进一步弘扬佛教思想提供了基础保障和理论可能性。
本文首先通过梳理智旭的生平及律学著述,揭示其学律、弘律的社会原因与个人原因,以及其早年的儒学教育与学律、弘律的经历对他律学思想的影响。继而通过分析智旭的著述,阐释其律学思想的内容是“以心领律”的律学核心、“会通众部”的体系架构、“以孝入戒”的中国化内涵以及受戒须规范、学戒有次第、持戒须严谨,以及戒、律相辅的特征。最后在阐释智旭律学思想的修行实践中发现,他重视僧团组织基础和制度建设,并强调实践对提升律学思想理论的作用,即是加深律学思想的理论建设。智旭律学思想的价值及影响在于其特殊的律学思想内容,为佛教思想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理论力量。
本文通过引用史料文献,站在思想史的角度,以中国律学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脉络为背景,对智旭律学思想的相关著述进行集中研究,突显智旭律学思想内容、内涵主旨,试图看出他的律学思想体系构建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