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内蒙古大学827新闻传播实务与汉语言文学综合知识之《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内部复习题5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夹叙夹议
【答案】夹叙夹议是指评论中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即它可以是先举事例,后进行论证,再举事例和议论; 也可以是先论证,后举例说明,接着又议论和举事例。一般稍长一点的评论文章,时常用夹叙夹议的方法。
2. 精炼
【答案】精炼是指要用恰当的篇幅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内容要精辟,而语言又很简洁,不舞文弄墨,故作斯文,以词害意。当然,并不等于短,更不能简单地说评论写得越短越好,而要量体裁衣,长短适度。
3. 以理说事
【答案】以理说事,是指先针对社会出现的一般现象进行理论的阐述,接着以事例或数据对所论之理进行印证。这个理要说清楚,它可以是独立的,不依赖其他的东西而存在; 我们所列事实是对它的补充,能进一步加深受众对它的认识。此刻的事实一定要为主题服务,还要符合评论所阐述理论的要求。不能道理上说的是这个意思,而事实反映的又是一个意思甚至是相反的意思。
4. 特约评论员文章
【答案】评论员文章前面冠之以“特约”二字,用以加重评论作者的身份,也为标明系社外人士所写。特约评论员文章的任务是就当前重大理论问题、思想问题、政策问题和重大改革举措发表独到见解。规格比本报评论员文章要高一些,主要约请有关党政领导机关或理论学术机构的负责干部、专家,以及学有专长的有关人士撰写。一般不署名,必要时也署名。由于它来头大,块头也大,也称“超重型评论员文章”。
二、简答题
5. 简述新闻述评的发展源流。
【答案】新闻述评的发展源流如下:
(1)早期报刊的“政论时代”
报刊的观点性内容多,事实性内容少,政论性报刊往往以综合栏目的形式,摘录、组织外电、外报新闻以补充事实性信息的缺项。
由“直录公犊,剪抄报章”,到“夹叙夹议,独见匠心”,是当时纪事栏目编辑业务进化的一个标志。这种形式本身,已经有“述评”的特点。
(2)1915年出版的《新青年》
①《新青年》一创刊就推出“国外大事记”和“国内大事记”。
第 1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