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二)701生物综合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答案】 的中文名称是信号转导。信号转导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产生相应的反应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系统通讯活动及协助细胞的活动。信号转导可以实现细胞间通讯,是协调多细胞生物细胞间功能、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组织发生与形态建成所必需的关键过程。

2.

【答案】的中文译名是类囊体,是叶绿体内部由单位膜封闭形成的扁平小囊,由内

合酶,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主要场所。 膜发展而来,膜上含有光合电子传递链和

3.

【答案】

的传递和氧的利用。

4. 残余小体

【答案】残余小体的中文译名是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由一系列能可逆接受和释放电子或质子的化学物质组成,它们在线粒体内膜上形成关联的有序排列,以进行电子传递、 是指次级溶酶体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后,被消化的小分子物质被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到细胞质基质中,而未被消化的物质残存在溶酶体中所形成的结构。

5. 分裂中期阻断法

【答案】分裂中期阻断法

仙素、秋水酰胺和

周期同步方法。

6. 期。 【答案】期指具有分裂能力的组织中的细胞在反复分裂数次之后离开细胞周期,执行某种

期。期只不过是细胞周期中期或期的无限延长,生物学功能或进行细胞分化,当受到某种适当的外界刺激后,会重返细胞周期,进行分裂增殖,细胞所处的停止分裂状态的时期就叫做而不是细胞周期中

7.

【答案】期或期的中断和脱离。

的中文译名是受体下行调节,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中,有

第 2 页,共 34 页 是指应用可以抑制微管聚合的某些药物,如秋水等,从而有效抑制细胞分裂器的形成,将细胞阻断在分裂中期的细胞些受体不能再循环而是最后进入溶酶体被消化,如与表皮生长因子结合的细胞表面受体,大部分

在溶酶体被降解,从而导致细胞表面EGF 受体浓度降低。

8. 动粒

【答案】动粒是指在主缢痕处2个染色单体的外侧表层部位的特殊结构,它与染色体微管接触,是微管蛋白的组织中心,又称着丝点。

二、填空题

9. 线粒体蛋白质自细胞质核糖体合成后,含导肽的前体蛋白在跨膜运输至线粒体时,是从线粒体的_____部位插入的。

【答案】内外膜的接触点

10.细胞决定是细胞分化中,细胞由_____过程。

【答案】全能向多能向专能逐步限制的

11.组蛋白带_____电荷,富含_____氨基酸。

【答案】正;碱性

12.根据信号转导机制和受体蛋白类型的不同,细胞表面受体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离子通道耦联受体;G 蛋白耦联受体;酶连受体

13.微丝是由单体形成的多聚体,肌动蛋白单体具有极性,装配时呈头尾相接,故微丝具有_____。正极与负极都能生长,生长快的一端为_____,慢的一端为_____。

【答案】极性;正极;负极

14.

岛常常位于_____,其中的_____位常常被甲基化,【答案】转录调控区;阻抑 甲基化与基因表达的_____有关。

三、简答题

15.何谓细胞骨架?如何理解细胞骨架是细胞内的一种动态结构?

【答案】(1)细胞骨架的概念

细胞骨架是指由细胞内蛋白质成分组成的一个复合的网架系统,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丝。与其他细胞结构相比,细胞骨架在形态结构上具有弥散性、整体性和变动性等特点,这些都是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的。细胞骨架为真核细胞所特有,它不仅是活细胞的支撑结构,决定了细胞的形状并赋予其强度,而且在细胞多种多样的生理活动(如细胞运动、膜泡运输和细胞分裂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细胞骨架是一种动态结构的理解

由于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有关,在不同的功能状态、不同的细胞周期,细胞骨架是不断地组装或去组装,因此细胞骨架是细胞内的一种动态结构。

第 3 页,共 34 页

16.荧光抗体免疫试验中,首先出现荧光扩散现象,当时间延长后,均匀分布在细胞表面的标记荧光会重新排布,出现成斑现象。请解释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两种看似矛盾的现象。

【答案】(1)荧光抗体免疫标记实验中,荧光扩散现象证明了膜蛋白的流动性特点。原理和方法是:用抗鼠细胞膜蛋白的荧光抗体(显绿色荧光)和抗人细胞膜蛋白的抗体(显红色荧光)分别标记小鼠和人的细胞表面,然后将两种细胞融合。一段时间以后即可观察到不同颜色的荧光在融合细胞表面开始扩散,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地分布在融合细胞表面。

(2)而在一些细胞中,当时间继续延长,已均匀分布在细胞表面的标记焚光会重新排布,聚集在细胞表面的某些部位,即成斑现象,若聚集在细胞的一端,即成帽现象。成斑现象和成帽现象进一步显示膜蛋白的流动性。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是二价抗体分子交联相邻的膜蛋白分子,同时也与膜蛋白和膜骨架下骨架系统的相互作用及质膜与细胞内膜系统之间的膜泡运输有关。同时说明,某些膜蛋白与膜下细胞骨架系统相结合,限制了膜蛋白的

运动。

17.溶酶体酶在高尔基复合体中被准确分拣的分子机制是什么?

【答案】溶酶体酶在高尔基复合体中被准确分拣的分子机制如下:

(1)溶酶体酶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并经过糖基化修饰以后,被转移至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酶分子上具有信号斑,高尔基复合体顺面膜囊中的磷酸转移酶识别信号斑,对寡糖链上的甘露糖残基进行磷酸化修饰形成M6P 。

(2)在高尔基复合体的反面膜囊和管网膜上存在有

出芽的方式被包装成包被膜泡,直接转运到溶酶体中。

(3)在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下,M6P 的受体便与M6P 分离,又重新返回到高尔基复合体反面,再去参与其他溶酶体酶的分拣及溶酶体的形成。

18.两个珠蛋白基因(每个来自号染色体中的一条)的

明?

【答案】基因中存在突变并不一定意味着所表达的蛋白质就有缺陷。例如,密码子突变后仍编码同一个氨基酸,并不会改变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或者,突变可能在蛋白质中使氨基酸变成另一种氨基酸,但此氨基酸所处的位置对蛋白质的折叠或功能并不重要。在确定这种突变是否导致蛋白质功能缺陷时,必须知道已发现的人类8珠蛋白突变的信息。如果配偶有一对正常的珠蛋白基因,那么所有的子女都不会患地中海贫血,但是一般说来,其中的一半孩子将是突变基因的携带者。

19.蛋白含有哪些功能结构域? 哪些在肿瘤细胞中发生了突变? 【答案】包括一个转录激活结构域,一个识别特异的由10个碱基对组成的回文序列的

第 4 页,共 34 页 的受体,对M6P 具有高度特异性,靠M6P 受体与M6P 的特异性结合即可将溶酶体酶从其他蛋白质中分拣出来,进行浓缩,最后以测序表明其中一个基因有突变。能否仅凭这个信息判断,此人会成为遗传病的携带者并遗传给后代?还需要哪些信息来进一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