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F1801金融学综合(01方向选)之国际金融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支出转换型政策

【答案】支出转换型政策是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所谓改变支出方向,是指将国内支出从外国商品和服务转移到国内的商品和劳务上来。汇率的下浮或贬值、对进口商品和劳务课以较高的关税都会使进口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相对上升,从而使居民将一部分支出转移到购买进口替代品上来。许多教科书把直接管制列为一种单独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既不属于支出増减型政策,也不属于支出转换型政策。实际上,直接管制也是一种支出转换型政策。汇率和关税政策是通过改变进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品的相对价格来达到支出转换目的的,而直接管制则是通过改变进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的相对可获得性来达到支出转换目的的。直接管制包括外汇管制、进口许可证管制等形式。国际经济组织和经济学理论多半不赞成采用直接管制,但在国际收支发生较严重的困难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程度不同地采用过直接管制。

2. 名义汇率

【答案】名义汇率是霍纳第一次提出,一国的金块价值等于金块的纸币价格的倒数。因此,两国的金块的纸币价格之比,决定其名义汇率。当一国货币过度发行导致价格上涨时,该国的名义汇率就将下跌。但他所提出的“名义汇率”在今天已不复适用。现今所指名义汇率即市场汇率,是一种货币能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数量。名义汇率通常是先设定一个特殊的货币如美元、特别提款权作为标准,然后确定与此种货币的汇率。汇率依美元、特别提款权的币值变动而变动。名义汇率不能反映两种货币的实际价值,是随外汇市场上外汇供求变动而变动的外汇买卖价格。

外汇市场实际操作时将名义汇率称为“按盘”,它是根据银行挂牌时间不同而产生的汇率,其有别于开盘汇率和收盘汇率,在外汇自由市场汇率变动很大时,银行虽有名义汇率的挂牌,然而此汇率通常只供参考之用,实际成交价格则有待双方议价而决定。

3. 经济的内涵增长

【答案】内涵式经济增长是指要素生产率提高而带来的经济增长。内涵式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产品的附加值。附加值是一个具有管理学和会计学色彩的名词。将产品价格构成中物质资源投入和简单劳动的成本近似地认为是要素投入,其余部分就是附加值,它近似地代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如果在产品的价格构成中附加值比例较高,就意味着经济增长以内涵式为主。在对外交往中,出口高附加值产品,进口低附加值产品,就能够用较小的实际资源换得较多的实际资源,从而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

4. 外汇储备

【答案】外汇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的外汇部分。外汇储备货币通常必须是国际上的可兑换货币,用于国际收支的最后结算。广义地讲,外汇储备包括一国政府用于国际支付和维持汇率稳定的外汇流动资产,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则表现为官方结算项目中政府持有的储备资产,以及该国国际交易所能利用的其他外汇资源的总和,狭义地讲,外汇储备仅仅指政府用于国际支付与维持汇率稳定的外汇资产。

外汇储备在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储备货币。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占统治地位的储备货币是英镑,美元次之。二战结束后,英镑作为储备货币的优势被美元所替代,其后由于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及美元危机的出现,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主导地位又逐渐衰落,西欧等国如德国马克、法国法郎、瑞士法郎以及东亚的日元也进入国际储备货币的行列,各国政府外汇储备货币的结构形成了多元化的趋势。

5. 在岸交易

【答案】在岸(Onshore )交易是指交易双方有一方为居民而另一方为非居民的交易。在岸市场是“离岸市场”的对称,是指本国居民与非居民间在本国管辖范围内从事资金融通业务的市场。在在岸市场上,本国投资者或存款者向外国借款者提供信贷资金,或外国投资者或存款者向本国借款者提供信贷资金的金融活动,要受到市场所在国金融法规的制约。

6. 国际游资

【答案】国际游资是国际短期资本市场中那些高度流通、期限较短、追逐高利的投资资金。其中,流通性强是“游资”最显著的特征,因为高周转才可能获得高利润,所以这类资金经常从世界某一金融中心,迅速地流向另一个金融中心,对当地金融秩序造成意想不到的冲击。

有时“游资”的跨国转移并不是要直接获取高利润,而是为了保证资本的“安全”,为了逃避税赋、清査等等。在1929〜1933年的西方经济危机期间,为了逃避本国货币的贬值,防范金本位的垮台或外汇管制带来的损失,美国有大量短期资本逃亡国外,对有关国家的金融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正是由于这类资金经常转移,好似烧红的金币那样炽热烫手、不堪久握,故又称为“热钱”。中国金融在进行市场化改革中,国内也出现了这种性质的资金。

7. 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答案】

汇率的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

和比尔森

等人首先提出的。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建立在三个假定基础上:①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②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③购买力平价成立。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汇率可以自由调整以反映各种因素对汇率水平决定的影响。

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模型为:

项表示本国和外国利率的差额。

第一项表示本国和外国货币供给水平的差额,第二项表示本国和外国实际国民收入水平的差额,第三

8. 国际货币体系

【答案】国际货币体系是指规范国与国之间金融关系的有关法则、规定及协议的全部框架。国际货币体系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选择与确定国际储备货币或本位币;②安排各国货币间的汇率;③各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国际货币体系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汇率的伸缩性可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按国际储备资产的性质可分为纯商品本位制、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和纯信用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促使国际生产与分配的基本经济过程尽可能顺利而有效的运行。

二、简答题

9.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的机制有哪几种? 什么环境会使自动调节机制失效?

【答案】(1)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自动调节机制主要有:

①货币-价格机制

货币-价格机制被称为价格-现金流动机制。当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顺差情况正好相反),意味着对外支付大于收入,货币外流,在其他条件既定下,本国物价水平下降,由此导致本国出口商品相对便宜,进口商品相对昂贵,出口相对增加,进口相对减少,贸易差额因此得到改善。货币一价格自动调节机制的过程可描述如下,如图1所示。

图 1 货币价格自动调节机制过程图

上述过程描述的是国内货币存量与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货币一价格自动调节机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汇率(而不是一般价格)水平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当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对外支出大于收入,外汇的需求大于外汇的供给,本国货币贬值,由此引起本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下降、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上升,从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收支得到改善。这一过程可描述如下(见图2所示)。

图2 货币价格自动调节机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②收入机制

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对外支付増加,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国民收人下降引起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从而贸易收支得到改善。收入机制的自动调节过程可描述如下(见图3所示)。

图3 收入机制的自动调节过程图

国民收入下降不仅能改善贸易收支,而且能改善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国民收入下降会使对外国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都程度不同地下降,从而整个国际收支得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