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工作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个别化

【答案】个别化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体现了传统的社会工作价值。它把每一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个别化原则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

个别化处理体现在方方面面:

①社会工作者要了解每一个当事人的特点,主要是心理特点,确定“这一个人,与“那一个人”的不同之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工作。

②在生活(包括饮食起居)、活动和学习方面也要有相应的措施。

③在起居上要尊重每一个人的隐私权,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个人保守其隐私的需要。

2. 老年社会工作

【答案】老年社会工作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界定:

(1)狭义的老年社会工作,又称专业老年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法,充分协助老年人解决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使老年人度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晚年。专业老年社会工作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工作。

(2)广义的老年社会工作,又称为老年人服务或老年人福利,泛指社会上一切有利于增进老年人适宜生活的社会服务活动。

3. 医务社会工作

【答案】医务社会工作是指综合医院和诊所、儿童医院和诊所、慢性病疗养院以及医学康复机构中实施的社会工作。这些服务大多是在医院进行的临床工作,所以有人称之为医院社会服务或临床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者服务的主要项目是解决在这些医疗机构内与病人及其家属有关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情绪的困难。因为这些因素对病人的治疗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在社会工作者的参与下,才能达到综合性的治疗效果。特别是随着医院功能的改变,医疗机构对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需要日益增加。

4. 互动治疗

【答案】互动模式又称互惠模式,这个模式的主张者是施瓦茨,他认为在助人的过程中应该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

(1)互动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和场域理论,互动和沟通理论也对此模式有影响。它主

要关注子系统(小组成员)和整体系统(小组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而不是小组成员个人本身,同时它也关注小组成员彼此的沟通和互动。

(2)该模式的目标是使小组成员在社会归属和互相依存中得到满足,要在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之间和有关的社会系统之间,达到互助和开放。小组的焦点既在个人,也在环境。通过这样的互相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功能都将得到增强。小组工作的目标可能是预防性的、补充性的和复原性的。小组通过成员的交谈和讨论来决定它的具体目标。

5. 老年社区工作

【答案】老年社区下作是指社会下作者运用专业的下作方法,通过改善老人与社区的关系,提升老人的社区参与等方式,帮助老人解决问题,提高老人自助、互助的能力,争取他们应有的权利,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6. 效率评估

【答案】效率评估是比较服务的投入和产出,进而发现资源利用率的评估方式。它关心的是资源利用效率而不是服务的一般效果。这种评估一般用于同服务资助者的交代。

二、论述题

7. 试分析我国社区工作的发展状况、成就与不足。

【答案】对我国社区工作的发展状况、成就与不足分析如下:

(1)我国社区工作的状况

①社区服务方面的状况

社区社会福利服务是指在政府的倡导下,以一定层次的社区组织为主体和依托,以自助一互助的广泛群众参与为基础,既突出重点对象又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用服务设施和服务项日来增进公共福利,提高生活质量的区域性、社会性的福利事业。

最初我国的城市社区服务包括为民政对象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和与驻区单位实行双向服务。后来,它主要在福利一营利向度上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a. 救助福利性服务

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社区中的失业人员、贫困家庭、老年人、残疾人和危重病人,等等。

b. 社区事务性服务

服务对象是全体社区居民。对于政府指派的行政性服务,现在大多在街道乡镇和居委会这两个层次建立服务大厅,将相关的行政性服务项目集中到同一服务设施中进行“一站式”的服务。其经费来源主要是则政拨款。对于社区内部的自助性服务,主要是通过在社区中根据居民需要建立各种社区“草根组织”,开展自助一互助的团队活动,其其经费来源主要是居民自筹的活动经费,有时相关的政府部门也能给予一定的支持。

c. 市场化的营利性服务

服务对象是全体社区居民,有时也会扩展到社区之外,主要是根据本社区的实际需要,引入

市场化的服务。对于社区居民,最主要是解决日常生活中购物或购买服务时的不方便。

②社区发展方面的状况

中国的农村社区发展实践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这场由知识分子发起并推动的旨在发展农村、振兴中国的运动,并没有自称为社区发展,但其内容甚至方法与西方所说的社区工作有许多相似之处。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一些农村开始进行新的社区发展,这主要是发展社区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状况的实践。在贫困的农村地区,由政府支持、多方参与的扶贫开发对改变落后农村的面貌、提高农村居民的素质和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许多农村经济基础差、村级组织乏力,所以农村发展进展缓慢。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这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又一机遇。在这一过程中,认真总结我国社区发展的经验教训,学习国际社区发展的经验(比如联合国社区发展的原则)是有益的。

③社区建设方面的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城市中普遍开展了社区建设。按照《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说法,社区建设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即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会治安。

各地在社区建设的实践中做法各不相同,有的以社区服务为主,有的突出社区文化,也有的尝试推进社区民主。在社区建设中既可以看到政府自上而下的强有力推动,也可以看到自下而上的社区基础的力量。这是一个多力参与共同探索城市社区治理、社会管理新模式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许多街道、居民委员会下作人员参加了以社会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社会工作知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社会下作理论和方法对社区工作者有效地开展社区建设工作也起了积极作用。

(2)我国社区工作的成就

①社区服务方面的成就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社区服务在我国城市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a. 满足了居民的基本的生活需要。

社区服务的核心内容是满足困难群体和一般居民的多种需要,它在支持困难群体、满足居民的发展需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b. 创造了一些就业机会。

最初是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后来将社区服务作为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一个领域,社区服务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c. 支持了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在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社区服务不但帮助解决了部分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而且承接了单位释放出来的福利服务职能,改变了“企社不分”的现象,支持了国有企业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