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727管理学综合(含公共管理学、管理学原理)之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利益
【答案】社会利益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社会全体成员,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基于一定的社会目标而对诸种社会要素和社会状态的共同需要所体现的利益形态。社会利益是广泛个体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具体的、独立的利益形态。其内容主要有:具有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具有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和具有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2. 公共政策
【答案】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该定义具体包括四层内容:
①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
②公共政策的需求基础是社会公共事务;
③公共政策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所制定的行为规范;
④公共政策的主体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同时,也要对自身的管理制定准则。
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这既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包括:阶级性、整体性、超前性、层次性、多样性和合法性。
3. 追踪决策
【答案】追踪决策指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或方式的重新调整。与原有的政策决策相比,追踪决策大致有四个特点:
(1)回溯分析。追踪决策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决策,其目的是为了对原政策实施中所产生的偏差进行纠正,或如人们称之的“扬弃”。
(2)非零起点。追踪决策不是从原政策问题的提出为起点,而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改变了的主客观条件为起点。
(3)双重优化。追踪决策所得出的政策方案既要比原政策好,又要是若干新选的备扦方案中的“满意解”。
(4)心理效应。追踪决策要对原政策进行修正,必然会对各方一面产生心理上影响。
4. 精英决策
【答案】精英分析方法认为所有的政治系统都分为两个阶层一一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精英分析的核心观点在于,公共政策是统治精英的偏好和价值体现,大众在相当程度上是被精英所操纵的。因此精英决策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杰出的精英人物决定的,大众不能决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反映的是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的价值观而不是大众的需求和意愿。
5. 利益落实
【答案】利益落实是指在分配利益时,满足一部分利益群体的合理要求是十分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利益群体能否按照政策规定的目标,获得应有的利益,这不仅是相关的利益群体关心的事,更应该是政府关心的事。政府的政策主体地位,需要其主动地把政策内容贯彻到实践中去,产生应有的政策效果,即从本质上讲,使得分配的利益到位。
6. 多源流分析模型
【答案】多源流分析模型是指由约翰·W ·金登提出的,建立在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三种信息流的基础上,以研究模糊状态下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为目标,为探索当代公共决策的规律、提高决策的有效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的政策过程理论。该模型主要由垃圾桶模型、政策窗模型和多源流决策分析理论的扩展与修正三部分组成。
7. 公共物品
【答案】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指那些或多或少具有下面两个特征的物品(或服务),包括的内容有:①个人很难拥有排他性的占有和支配该物品(或服务)的权力; ②个体对该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一般并不或者很少会减少其他个体消费该物品(或服务)的可能性。与之相对,私人物品则是指那些基本上不具备上述两种特征的物品。公共物品的上述两个特征意味着,个体很难向那些消费这些物品的其他个体收取因提供这些物品而应当获得的合理补偿。其结果必然是降低了个体在提供这些公共物品方面的激励。这样,一方面,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或多或少地对公共物品具有需求; 另一方面,在没有市场之外的其他途径参与这些物品生产的情祝下,市场并小能保证这些物品一定能够被生产出来。这显然意味着效率的损失。
8. 事前评价
【答案】事前评价是指在公共政策实施之前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价。事前评价的内容大致包含三个方面:①对公共政策实施对象发展趋势的预测。公共政策是面向未来的,对未来趋势、发展规律把握得如何,决定着公共政策的成败。②对公共政策可行性的评价。通过分析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可行性做出评价。③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预测和评价。即通过对公共政策内容和外在环境的综合分析,对公共政策实施可能产生的效果做出预测和评价。
二、简答题
9. 全面的公共危机管理战略应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全面的危机管理战略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把危机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在此基础上。制定国家危机管理的战略、政策和规划
a. 将危机管理同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
h 把危机管理同资源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c. 把危机管理和文化发展结合起来;
d. 把危机管理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结合起来;
e. 把危机管理同政治和法制的发展结合起来;
f. 把危机管理同社会基础设施的发展结合起来。要把危机管理的策略有机地整合到国家方方面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中。国家应考虑制定危机管理的战略和政策,以阐明国家危机管理的目标和基本的政策选择。危机管理的政策要涉及危机的评价、危机的预防、危机的准备、危机的回应、危机后的恢复和重建等各个方面。
②建立和完善政府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和机构
把危机管理的职能整合到各级政府和各个政府部门的职能体系之中,整合到各级政府和各个政府部门的日常工作之中并建立统一领导、分工协调的危机管理体制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在中央政府建立高层次的危机管理的领导、指挥和协凋机构。这‘机构的职能有:
a. 制定危机管理的战略、政策和规划;
b. 进行危机信息管理;
c. 进行危机风险的评估;
d. 在非危机时期,负责危机的预防和预警工作;
e. 在危机发生期间,负责领导与协调工作;
f. 负责危机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g. 对政府管理者和社会公众进行危机管理的教育和培训等。
③制定井完善国家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
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尚小完整,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我国宪法没有关于危机状态或者紧急状态的规定; 我国尚没有一部完整的危机或者紧急状态管理法。加快法制建设应:
a. 要在宪法中对紧急状态、紧急状态的确认、紧急状态的实施、政府紧急管理权等做出规定; b. 制定统一的“紧急状态管理法”,统一的紧急状态管理法应该就下列主要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紧急状态的确认和宣布;
c. 政府的紧急管理权; 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回应措施; 紧急状态下的法律责任等;
d. 最后,制定、完善管理和应对各种各样的危机或者紧急突发事件的专门法律、法规。 ④为政府的危机管理提供充分的物质和财政资源支持
a. 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危机管理的预算纳入政府的预算体系之中;
b. 政府有必要设立必要的专项基金,用于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危机,并且建立监督的制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