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广西大学806新闻与传播实务之《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3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梁启超关于“时务文体”特点的诊释。

【答案】我国资产阶级改良派最著名的报纸为梁启超任主笔的《时务报》,创办于19世纪90年代的上海。此时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已经发动并迅速推向高潮。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主将之一,其报刊政论感情奔放,笔端酣畅。他写过数百篇评论时事和介绍西学的文章,形成别具一格的“时务文体”。这种新颖的报刊论说文体,引起文坛的重视。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对这种文体的特点作过概述:

(1)“纵笔所至,略不捡束’夕,即信笔写来,不拘一格,既冲破八股文和桐城派古文的古奥矜炼的局限,又兼收散文、骄文之所长,意至笔随,洒脱奔放。

(2)“平易畅达,时杂以但语、韵语及外国语法”,即文字流畅,词汇新颖可读,使用新鲜的俗语和外来语词。

(3)“笔锋常带感情”,即感情充沛,饱含激情,文气跌宕,富有感召力和鼓动性。

2. 新闻评论写作怎样才能做到入情入理,情理交融了

【答案】新闻评论不仅要在道理上说服读者,还要在感情上打动读者。既服之以理,又动之以情。评论作者对他所论述的事物,或褒或贬、或爱或憎的态度,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有所流露。情为理服务,理借情动人,新闻评论中的理和情应当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

(1)有真知灼见,又有真情实感

评论作者对评论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有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并自然地表现在评论的论述中。情理交融的评论,既可以帮助读者明辨是非,又能使他们受到启迪和感染。

(2)和读者有感情的交流

用敏锐的眼光、深切的注意和诚挚的同情撰写评论,和读者有感情的交流,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才能说服打动读者,实现新闻评论的传播效果。

(3)恰当运用修辞手段

从评论的内容出发,恰当运用修辞手段,使说理和抒情更好地结合,增强评论的感情色彩,以求说理和抒情的统一,增强说服力。

①用排比、对偶等句式渲染气氛;

第 1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