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医学院医学心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医患关系
【答案】医患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是人际关系在医疗情境中的一种具体化形式,是指以医务人员为一方,以病人为另一方的人际关系。
二、简答题
2. 如何做好儿童的心理保健?
【答案】儿童时期是进行语言训练的关键,也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独立意识的最好时期。
(1)抓住关键期,促进全面健康发展。儿童发展的过程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主题,即关键期。一般认为,婴幼儿阶段是人一生认识功能发展,特别是感知、母语等智力因素发展关键时期。随着神经细胞的迅速发展,适时地给孩子发展所需的不同颜色、形象、声音及触动觉、温度觉的相应刺激,这就给儿童一生认识功能发展奠定了较高的起点。3~7岁是人格、情感和意志发展的关键期。这段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坚韧的意志及与人交往的技巧和诚实、善良的品质、这都将使孩子受益终生。(2)家长与教师的身教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3岁以内的孩子对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很感兴趣。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身教作用。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在幼儿园和小学时,孩子心目中的老师将逐渐取代父母的地位。因此老师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十分重要。每个老师都应懂得儿童心理。在启蒙教育中,婴幼儿心理健康直接依赖于父母与老师的心理素质与健康行为。
一、名词解释
1. 前瞻研究
【答案】前瞻研究是由现在开始追访未来,其目的是预见。
二、简答题
2. 简述心理护理的原则。
【答案】心理护理的原则主要有:
(1)交往的原则:通过交往可以交流感情、协调关系、满足需要、减少孤寂。交往有利于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帮助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启迪的原则:护士在进行心理护理时,应不断用医学知识、医护心理学的知识向病人宣教解释。给病人以启迪,从而消除病人对疾病的错误观念和认识,使其正确对待疾病。
(3)针对性原则:根据每个人在疾病不同阶段所出现的不同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种对策。
(4)自我护理原则:护士应帮助,启发和指导病人尽可能地进行自我护理。良好的自我护理是心理健康的表现。病人在医护人员帮助下,以平等的地位参加自身的医疗活动。
一、名词解释
1. 应激源
【答案】应激源是指环境对个体提出的各种需求,经个体认知评价后可以引起心理及(或)生理反应的刺激。
二、简答题
2. 简述术前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
【答案】(1)术前病人的心理特点主要有:
①焦虑、恐惧、害怕、担心;
②谨慎、择优心理;
③依赖心理;
④生与死的体验;
⑤个体差异:年龄、性别及家庭等。
(2)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①术前向病人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要对手术的安全性作出肯定的保证; ②交待术中要承受的痛苦; ③对术后应用的引流管及其设备,术前应详细说明其作用,以免醒后害怕; ④对手术复杂威胁性大,心理负担重者在术前应树立手术大夫的威信,介绍周密的治疗方案; ⑤介绍同类病人的术后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