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827新闻传播综合之新闻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改革开放后,我国受众群体和群体信息需求的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中国当代的社会改革是围绕着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同步展开的,即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从旧有的、封闭落后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在此总体变迁的框架之下,引发了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构成和群体信息需求变化,主要有:

(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得尤为强烈

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封闭、稳定,受众与外界联系少,外界变动对其切身利益影响也不大,这使得整个受众群体信息需求不旺。但随着向开放的市场经济社会过渡,整个社会处于较剧烈的变动期,每天都可能涌现出新的事物、新的现象。同时,开放社会中受众与外界的联络和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社会变革的深入和社会交往的增加,使外界环境变化与受众自身利益的联系日益紧密。这就带动、引发了受众强烈的信息需求,使之急欲求新、求变,从而及时、准确了解外界最新变动。今天的中国受众,求知欲更强,敏感度更高,眼界更开阔,这给新闻媒介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

计划经济体制,一切都由国家包办,政府握有唯一的决策权,是唯一的决策者,企业、公众当然也就缺乏旺盛的决策信息要求。但随着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决策权相应分散,政府、企业、家族成了相对独立的决策主体,拥有各自的决策权,也就产生了对相应的决策参考信息的需求。决策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决策重要性增加,相应地,受众对于对决策富有参考价值的硬新闻和解释性、指导性信息的需求转旺。

(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信息需求的多元与分化

当代中国变革反映到社会结构上就是从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社会转化,一力一面,在旧的社会群体内部裂变产生新的阶层,如在传统的农民群体里,已分化出农业人口、农民工人、农民企业家等多个阶层; 另一方面,在传统社会群体外部,随着改革深入,又产生出许多新兴的阶层,如私营企业主、民营企业家、外资企业雇员等,整个社会群体出现了多元和分化的趋向。这也带动了受众兴趣和信息需求的多样化。不同群体间,共同兴趣点减少,兴趣和信息要求分化,同时在各自不同的方向上,出于各自不同的利益要求,表现出不同的但却是强烈的信息欲求。

总之,受众是新闻传播的积极参与者,受众又是流动和富于变化的,媒介必须及时追踪、了解它们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向,才能不断适应、满足受众需求; 也只有赢得受众,媒介才能占有市场。

2. 举例说明“议程设置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应用。

【答案】“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效果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媒介的议程设置就是指媒介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

(1)“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大众传媒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议论的顺序。

②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程而改变对某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③媒介议程与公众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简单的吻合,而是与其接触传媒的多少有关,经常接触大众传媒的人的个人议程与大众媒介的议程具有更多的一致性。

④在社会生活中,常常有许多“议程设置者,,,传播媒介只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传播媒介经常在与其他社会力量的协同互动中发挥作用。

(2)“议程设置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应用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举办的2000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是一个“议程设置,,的具体案例,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到“议程设置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①“议程设置”:从无心插柳到有心栽花

在时下的中国,要唤起公众对年度经济话题的集体关注,显然是勉为其难的。对于公众来说,经济界的种种现象与诸多事端,很少有“强制性接触,,的机会,在2000年,除了股市投资者对市场上的波橘云诡有所体验、消费者对价格大战有所体验外,恐怕更多地是间接地感应经济的脉搏。因此,新闻媒介的主动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经济半小时》率先推出年度人物的评选,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不过,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媒体向公众贡献话题,从无心插柳开始了有心栽花的转变。

②“议程设置”:实现的策略

在议程设置这个范畴里,也有着“名人效应,,。当然,“知名且可信”意味着权威。"2000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推选活动的主办者也许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活动的筹备期间,就邀请了100位权威的经济学家、知名学者教授以及50位资深的财经记者担当评委会成员,由他们对30位候选人进行品评的同时,事实上也在经济学界、企业界以及新闻界收到了附加效应:不仅通过评委们人际传播的方式对此活动在业界引起震动,还有50位财经记者所任职的国内主要媒体对此活动进行了相应的跟踪报道,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并举,无疑加快了“议程建构的速度”。

③制造语境:从追随新闻流到孵化新闻源

《经济半小时之夜》年度人物揭晓典礼创造了新的话语场。随着“年度人物”这一议程的水落石出,新的议程在这个话语场中渐次凸现了,这些派生的议程里包含了不少鲜活的新闻价值。“最近的研究认为,影响媒介议程的一支很重要的力量来自其他媒介的内容。特别是精英媒介,如《纽约时报》,它似乎能为其它媒介设置议程。”这样的情形同样发生在《经济半小时之夜》的这次活动中,这次评选中谈论的重要议题,很快成为国内其他媒体采访和刊载的对象,特别是

互联网和报纸,纷纷从中各取所需进行连篇累犊的报道。

二、论述题

3. 观点讨论:有人认为,新闻媒介的功能主要是信息功能和社会认知功能; 有人则认为,随着电子化、网络化的发展,新闻媒介的主要功能应转向娱乐功能。

【答案】对题中观点的具体分析如下:

(1)新闻媒介的功能包括:

①报道新闻,传递信息

与一般大众传播媒介不同,新闻传播媒介最主要最重要的功能是传递新闻信息,满足公众的日常需要,以维持新闻传播系统的稳定,新闻媒介本质上是新闻信息的载体。

②表达意见,引导舆论

新闻媒介通过意见的表达和传递,使人们获知他人和媒介对新闻事件和当下社会问题的看法,实现新闻事业的舆论监督功能。

③服务社会,指导生活

新闻传播媒介服务社会,指导生活的功能,大量地体现在为社会、公众所提供的具体服务和指导中。如提供天气预报、法律咨询和新书介绍等。

④传播知识,普及教育

新闻传播媒介这种功能的实现,使得新闻传播事业成为“人民生活的教科书”。⑤提供娱乐,裨益身心

人们不仅从媒介收受新闻,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得到服务,还能通过媒介得到娱乐和消遣,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丰富和活跃精神生活。

(2)报道新闻、传递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是新闻媒介其他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新闻媒介的首要职责,是以高度的新闻敏感和严肃的社会责任感,客观而及时地报道受众所需了解的外界的变动,以满足受众的新闻需要。因此,传递信息功能是新闻媒介的主要功能,社会认知功能只是新闻媒介的功能之一。

(3)从新闻的本性看,新闻娱乐化使新闻步入歧途,远离正轨。如果过分地强调新闻的娱乐功能,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功能的发挥,如果新闻仅仅成为人们娱乐的工具,新闻无疑是走入歧途。

(4)在现阶段,对于新闻娱乐化是传媒之福还是祸还很难下定论,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在充分考虑受众需求和接受心理的情况下,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充分发掘新闻的娱乐功能就是传媒之福,这样不仅可以使媒介真正走向大众,而且可以为媒介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提供可靠的保障。当然如果传媒超越了合理的娱乐化的度,比如一味地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哗众取宠地炒作明星排闻,不顾新闻职业道德炮制“假新闻”,甚至是肆无忌惮地渲染暴力和色情场面以调动受众的深层欲望……这样的行为对于传媒而言虽然可能会带来一时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传媒庸俗化、媚俗化的不良倾向最终使媒介的权威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这样的新闻娱乐化就是传媒之祸,无异于传媒的慢性自杀。可见,娱乐功能并未成为媒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