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2

  摘要

一、简述题

1. 为什么报纸和广播电视都提倡依托新闻配发言论?

【答案】“配”评论是指为配合某一特定的新闻报道而撰写的言论。无论是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还是短评以及编者按、编后,它们都常常依托新闻报道发表。依托新闻报道配评论的好处主要有:

(1)有助于受众获得对新闻报道的立体化的认识。新闻报道一般是平面地向受众展示事物的现象。新闻评论通过对新闻报道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新闻事件的要点、实质,进一步阐明党的方针政策,从而使受众对新闻事件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清晰的认识。

(2)有助于编者主动及时地对某一事件或问题发表意见,表明看法,可以使版面中心突出,形式多样,既有大方向,又新鲜活泼,增加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3)有助于新闻评论本身的写作

①由于新闻评论依托报道所提供的材料来提出论题,引出由头,或者通过评价重大的典型报道,分析典型事件的意义,或者以典型报道中的事件为由,集中抓取新闻事件中的某一点,加以引申发挥,立论就具体、自然、及时,针对性特别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也更为紧密。

②由于论述有具体的依托,主要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具体分析展开,论述有特定的范围,可以使理论与实际更紧密的结合,比较容易写得具体、深刻。

③由于开门见山,就事论理,还可以省掉许多论述的笔墨,使评论写得短而精。

2. 怎样理解“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句话的含义? 怎样才能使新闻评论的结构有变化、有波澜?

【答案】(1)“文似看山不喜平”好比画家不大喜欢画比较单调的平原一样,高山、大海则不一样,有高低、有起伏、有层次、有激荡,气象万千,变幻无常,是文人墨客最喜欢涉足的地方。就文章而言,要犹如山川、波澜起伏、变化有致,而不是四平八稳,平铺直叙。

新闻评论,就其内容而言,具有结构波澜起伏的内在条件。因为任何一篇评论,无非是提倡一种东西,反对一种东西,如果没有对立面,没有反面意见,就无辩论的必要。古往今来一些好的论辩性文章,无不在文气(即结构)上表现其各自不一的特色:或清朗,或奔泻,或遒劲,或跌宕,或奇峰突起,或拂草萦波,或如江河之水滔滔滚滚,或如海洋之水波澜壮阔,决不平淡无奇,一览无余。

(2)新闻评论结构有变化、有波澜的方法

①深刻认识事物,提倡什么、促进什么、反对什么、鞭挞什么,要有独到见解。拥有新思想、新观念、新见解的文章在结构上才能波澜起伏、变化有致。

②内容第一的前提下,讲究表现形式。就文章结构而言,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 1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