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部7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发展

【答案】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事物的发展原因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事物的内因。

2. 金融资本

【答案】金融资本是指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随着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发展,银行资本由集中走向垄断,工业垄断资本对银行的依赖增强,大银行同大企业的金融联系更加密切,形成了固定的关系。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通过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

3. “两个必然”

【答案】“两个必然”指的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

4. 真理的客观性

【答案】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

(1)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依赖于人而存在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2)指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

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答案】(1)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

级阶段,直接性是其突出的特点。感性认识是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以事物的现象即外部联系为内容,还没有深入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因而是深刻的。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止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6. 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1)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在生产和资本加速集中的过程中,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起来的。

(2)垄断基本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

①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②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③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④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⑤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7. 唯物辩证法的特征

【答案】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所以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联系的特点是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和过程,标志事物变动不定的动态过程。变化是指运动的一般内容。发展是在运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规范。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 哲学基本问题

【答案】(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9. 劳动的二重性

【答案】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力一面;

②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10.矛盾

【答案】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

一。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①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二、简答题

11.为什么说“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答案】(1)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是我们的治党治国之道,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道。

①理论创新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形成新认识的过程。它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和推动实践活动的开展。

②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坚决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态度。恩格斯多次强调,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