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口腔执业医师题库>常见症状与体征题库

问题:

[单选,A1型题] 外源性致热原的特点,正确的是()。

A . 分子量较小
B . 其致热原性可被蛋白酶类所破坏
C . 能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D . 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E . 在体内最终由肝、肾灭活和排泄

患者,男,40岁。十二指肠溃疡病史15年,近2个月来自感头痛、眩晕而就诊。检查:血压160/100mmHg,诊断为高血压。下列降压药应慎用的是() A.利血平。 B.硝苯地平。 C.氢氯噻嗪。 D.肼苯酞嗪。 E.卡托普利。 单采血小板献血周期为()。 小于4周,血小板计数≥100×10/L。 4周。 5周。 6周。 7周。 Dean规定的社区氟牙症指数为0.8时的公共卫生含义是() 阴性。 边缘性。 轻度。 中度。 重度。 溶原性转换能使宿主菌发生() 自溶作用。 溶血作用。 被噬菌体溶解。 噬菌体的释放。 毒力与抗原性变异。 回收式自身输血输注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术中回收处理的血液不用者可以转让给其他患者使用。 应予以补充血小板、凝血因子、血浆蛋白等。 术中回收处理的血液含有的游离血红蛋白无需相应治疗。 行术中回收式自身输血的患者术后无需常规使用抗生素。 术中回收处理的血液回输时不必使用输血器。 外源性致热原的特点,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引起传染性发热的生物病原体或其产物,称为外源性致热原。致热原细胞被激活后所形成并释放的致热原称为内源性致热原(EP),为不耐热的小分子蛋白质,致热作用容易被破坏,当EP到达下丘脑后,使下丘脑释放某些介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发热,这些介质称为中枢发热介质。外源性致热原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可激活血液中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