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郑州轻工业学院国际贸易(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进口关税
【答案】进口关税是一国政府通过海关向进口商品或服务征收的赋税。进口关税主要可分为最惠国税和普通税两种。普通税适用于与该国没有签订最惠国待遇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所进口的商品,其税率较高;最惠国税则适用于与该国签订有最惠国待遇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所进口的商品,其税率比普通税低。
2. 要素密集型逆转
【答案】要素密集度逆转是里昂惕夫之谜的一种代表性解释。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这样一种情况:一种给定商品在劳动丰裕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裕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一旦要素密集度逆转发生,则要素均等化定理不再成立,因此,H-0理论不再成立。
3. 有效保护率
【答案】有效保护率亦称“实际保护率”,是有效保护理论中衡量一国对某产业保护程度的指标,即各种保护措施可能给被保护产业的生产过程带来的价值增值的增加量与自由贸易条件下增值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为有效保护率,为保护贸易条件下被保护产业生产过程的增值,V 为自由贸易条件下该生产过程的増值。
4. 生产成本
【答案】“生产成本”也称之为“产品成本”。它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价值之和。
5. 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悖论)
【答案】里昂惕夫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资本拥有量相对丰富,按照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应该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国。然而他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却与理论预测不同,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对
;里昂惕夫之谜的几种解释:劳动力不同质(劳动效率学说)存在人力资本;存在关税及贸易壁垒;
自然资源稀缺;要素密集度逆转。
6. 土地密集型
【答案】
土地密集型它是指需要占用或使用大量土地资源,依靠土地要素
生产的产业。土地资源密集型行业一般集中于初级产业,如粮食生产行业或畜牧业。土地密集型产业的产品产量同土地投入量成正比。所以,凡产品成本中土地消耗比重大、必须依靠土地资源进行生产的产品,一般称为土地密集型产品。
7. 劳动力流动
【答案】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力从一个地方流向另一个地方。劳动力流动的原因有: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淡水、矿产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交通和通讯、家庭和婚姻、受教育程度等;政治因素,包括战争、国家政策、政治变革等。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推力(使人被迫迁移)和引力(吸引人们迁移)。
从流动的方向看,劳动力基本上是从人口多的国家流向人口相对少的国家,从经济落后工资低的发展中国家流向工资高的经济发达国家。
8.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答案】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名称为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条约,简称欧洲联盟条约。1991年12月10日在荷兰城市马斯特里赫特召开的第46届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故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宗旨是,通过全体人民的努力,将欧洲共同体缔造成一个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联盟。自1993年1月1日起,其名称也从原来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改为“欧洲共同体”。
《马约》提出的一些重要新目标包括:①建立单一的金融货币体系;②组成统一的政治联盟;③实现共同体内的政治一体化。1993年9月,《欧洲联盟条约》(即《马约》)正式生效,“欧洲共同体”改为“欧盟”。
二、思考题
9. 2000年6月13日至15日,韩国总统金大中访问平壤,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2002年9月,双方决定修复贯通南北的铁路。如果若干年后南北朝鲜统一,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则会对南北朝鲜的企业、劳动力以及整个朝鲜的福利水平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请用图说明)
【答案】(1)利用题意以及供需曲线构造图形
如果若干年后南北朝鲜统一,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朝鲜就会向韩国移民从而造成朝鲜劳动力减少。图2表示的是朝韩两国的劳动力市场。横坐标表示劳动力数量,可以是人数,也可以是劳动时间;纵坐标是工资,即劳动力的价格。
劳动力的需求由厂商决定。 是劳动力的供给曲线,是劳动力的需求曲线,
图2
(2)南北朝鲜各自企业、劳动力的福利变化
①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决定的。两国统一之前,朝鲜的工资由于劳动力供给相对充裕而较低,假设相当于每小时1美元,韩国的工资则因为劳动力的相对缺乏而较高,假定为每小时5美元。统一后,朝鲜的劳动力就会向韩国流动,假定为100人。结果是,朝鲜的劳动力减少,供给曲线内移,而韩国劳动力的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外移。在朝鲜,新的劳动力供给曲线()表示的只是留在朝鲜的劳动力,韩国的新劳动力供给曲线()则包括了韩国原有的劳动力和从朝鲜来的移民。在对劳动力需求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移民的结果是:朝鲜工人的工资上升了,韩国的工资下降了。
劳动力在流动过程中存在一个移民成本的问题,从而造成两国工资的不等。对于移民来说,无论从经济上还是心理上而言都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在本例中,两朝统一,劳动力在原先两国间流动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移民”。自由移民的结果不是韩朝工资相等,而是韩国的工资等于移民成本加上朝鲜工资。假设这种成本用工资来衡量的话,是每小时2美元,那么,当朝鲜的工资上升到与韩国工资只差2美元时,移民就会停止。在新的劳动力市场均衡点上,朝鲜实际就业人数是450人,工资水平是每小时2美元。韩国的实际就业水平是300人,其中100人是朝鲜移民,200人是韩国工人。在没有发生移民时,韩国的就业人数是250人,朝鲜移民使得工资下降,一部分韩国劳工(50人)因工资下降而不愿继续工作。在朝鲜,由于一部分人移民国外,造成国内劳动力市场的相对短缺,引起工资上升,一些本来不工作的人也进入劳动力市场。因此,虽然走了100人,而最终就业人数是450人,只比原来少了50人。
②厂商、劳动力利益变化分析。韩国由于接受了大量移民,使全国同类工人的工资降低,一部分人甚至退出了劳动力市场,因此,韩国工人的损失应是面积c 。但另一方面,由于工资降低,厂商受益,既可支付较低工资,又可雇用更多的人工作,其收益部分是c+d, 厂商收益大于工人损失。从整个国家角度来说,韩国的纯收益是d , 得益于来自朝鲜的移民。
而朝鲜剩下的劳动力得到较高的工资,一部分本来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也因为工资的上升而就业,朝鲜劳动力的总收益是a 。但另一方面,朝鲜的厂商会由于劳动工资的上涨而受损,其损失为a+b大于劳工收益,纯损失为b 。
另一个有利益变动的是从朝鲜到韩国去的那部分劳动力。对这些移民来说,一定是有益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