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355建筑学基础之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建筑五点
【答案】新建筑五点是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于1926年提出的观点。其主要内容包括:①独立基础的柱子架空底层;②平屋顶花园;③自由平面,墙无需支撑上层楼板;④横向的长窗于两柱之间展开;⑤自由立面,可以独立于主结构。这些都是由于采用框架结构,墙体不再承重以后产生的建筑特点。勒•柯布西耶充分发挥这些特点,在二十年代设计了一些完全异趣于传统建筑的住宅建筑,如萨伏伊别墅。
2. 地方主义和人情化
【答案】地方主义和人情化是指在建筑中偏“情”的方面,它是将“理性主义”设计原则结合当地的地方特点和民族习惯的发展,即讲技术又讲形式,而在形式上又强调自己的特点。
3. 奥斯卡•尼迈耶
【答案】奥斯卡•尼迈耶是巴西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代表性现代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深受法国现代建筑大师柯布西耶的影响。尼迈耶出生在巴西里约热内卢,1934年毕业于当地的国立美术学院建筑系。毕业后,尼迈耶进入巴西现代主义建筑和艺术大师科斯塔的事务所工作,并受其影响,于1937年独立开办建筑事务所。因1939年与科斯塔合作设计的纽约世界博览会巴西馆而成名。1956年~1961年,尼迈耶主持新首都巴西利亚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并设计了国会大厦、总统府、巴西利亚大教堂等大型建筑,在这些建筑项目中,尼迈耶将他极富个人风格特点的曲线形建筑特点发挥到极致。
4.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答案】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是赖特晚年设计的较大规模的公共性建筑,主要为展示私人美术收藏品而建。赖特所设计的这座美术馆主体建筑与周围的建筑全然不同,是一座向上逐渐扩大的螺旋形圆柱。这个螺旋形的圆柱厅高约30米,底部直径28米,其内部也是由打破楼层的盘旋坡道和墙面构成,形成一个连续上升的空间,中庭顶部由巨大的玻璃穹顶覆盖,并留有一个采光的天井,展品就挂在坡道旁边倾斜的墙面上。
二、简答题
5. 阿尔托的主要建筑思想是哪些?他的主要作品为哪几个?
【答案】阿尔托是芬兰建筑师,是人情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
(1)阿尔托的主要建筑思想
①有机功能主义,有机形态与功能主义相结合;
②采用地方的自然材料使现代建筑具有亲和感;
③阿尔托主义,复杂的木结构、高度统一的风格、鲜明的个人和地区特征;
④人文风格,有机形态和自然材料真实而且感人;
⑤信息理论,设计具有信号特征、具有潜在的选择性;
⑥表现理论,具有人情味的现代主义特征、有个人和功能的表现。
(2)阿尔托的主要作品
维堡市立图书馆,帕米欧肺病疗养院,芬兰萨依诺萨罗市政府中心,麻省里工学院高年级学生宿舍,芬兰穆拉错罗住宅,赫尔辛基文化中心,纽约世博会芬兰馆。
6.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是谁?发表过哪些主要著作?
【答案】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
(1)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
文丘里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
(2)文丘里的代表作品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向拉斯维加斯学习》是文丘里建筑理论的代表作品。
三、绘图题
7. 贝聿铭东馆鸟瞰图和主立面外观图
【答案】
图 贝聿铭东馆鸟瞰图
图 贝聿铭东馆主立面外观图
四、论述题
8. 密斯与赖特的作品对“流动空间”理解的区别。
【答案】(1)密斯作品对“流动空间”的理解
密斯的作品对“流动空间”的理解体现在其自由且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周上,以他设计的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为例。
①整座德国馆由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和几道围墙组成。
②墙的位置灵活且偶然,它们纵横交错,有的延伸出去成为院墙。
③由此形成了一些既分隔又联通的半封闭半开敞空间,使得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和室外之间相互穿插,没有明确分界。
④加之其“少就是多”的建筑处理原则,使得建筑空间更加简洁明快。
(2)赖特的作品对“流动空间”的理解
赖特作品对“流动空间”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其个性的不拘形式的空间形式上,以他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为例。
①博物馆主楼是一个很大的白色钢筋混凝土螺旋形建筑,周围有盘旋而上的螺旋形坡道。 ②这座博物馆让建筑第一次表现为塑性的,内部空间一层流入另一层,代替了通常呆板的楼层重叠。
(3)总结
赖特的作品中的“流动空间”是动态的、一气呵成的空间走向;而密斯的则偏向于静态的、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